肌少症 要 看 哪 一 科

2022-01-27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肌少症 要 看 哪 一 科

一般人的肌肉質量頂峰在25歲,接著會逐年慢慢流失,50歲後流失就會開始加速,肌少症的進展會越來越快。

隨著台灣人愈來愈長壽,平均餘命已達到81.3歲,因此「老人疾病」也成為必須注重的課題,而其中也倍受關注的便是「肌少症」。台北市立醫院關渡醫院院長、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學會理事長陳亮恭指出,肌少症不只影響身體健康,行動能力、生活品質,甚至增加跌倒風險、認知功能障礙、罹病率、失能及死亡率。那我們該如何確定自己是否是肌少症?若真的是肌少症,該去看哪一科呢?

25歲的肌力的頂峰

一般人的肌肉質量頂峰在25歲,接著會逐年慢慢流失,50歲後流失就會開始加速,肌少症的進展會越來越快,這時會開始感覺到體力大不如前,到了65歲,有5~10%罹患肌少症,80歲竟可能達到三成。

肌少症又分為兩種,目前歐洲肌少症診斷共識將之分為「急性與慢性肌少症」:急性肌少症多半與突然生重病、臥床有關,因為疾病耗能高,在住院治療下肌力流失也快,要再回復很難也很慢,因此在急性病治療,醫療團隊不能忽略營養跟蛋白質攝取;另外,慢性的肌少症則與生活習慣、慢性病管理有關。而患肌少症的長輩,多半是急性、慢性交互混雜。

糖尿病罹患肌少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

那肌少症高風險族群有哪些?陳亮恭表示,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臟衰竭等慢性疾病患者,都可能是肌少症的高風險群。如糖尿病患者會一直耗損能量,因此罹患肌少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另外,慢性腎臟病患者也因會有蛋白尿,造成蛋白流失,也讓肌肉跟著流失掉了,又或慢性病控制不好也都要注意。

也因為肌少症是疾病與生活交互影響下的疾病,除了上述的疾病外,平時生活上更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和營養。但長輩常因為牙口不好,或是肉類不易咀嚼、長期茹素,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更可能讓肌肉流失問題更嚴重。長輩若沒有特別疾病、醫師特別指示,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若有某些疾病,就需要諮詢專業營養師或醫師。

想知道怎麼運動、又或是如何補充營養,就看:別誤會「大魚大肉」了!小心越養生,「肌少症」風險越大...陳亮恭教你:怎麼吃、怎麼動才能留住肌肉

5招教你掌握自己肌肉的質與量

因為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所以兩者都需要同時檢測:

檢測「肌肉量(肌肉的多寡)」
1.請長輩輕鬆坐在椅子上。
2.雙手大拇指、食指圈起,以此量測自己小腿最粗的地方,若是圈得起來,肌肉量就可能太少。
3.另也可以請他人以皮尺量測小腿最粗的地方,男性標準是34公分、女性33公分,低於此數字,罹患肌少症機率高。

檢測「肌肉的質量(單位肌肉大小可以產生的肌力)」
1.坐在穩定牢固的椅子上,雙手抱胸。
2.快速連續起坐5次,12秒內完成及格。

肌少症要看哪一科?

在肌少症的診斷上,因為需要做全身性的肌肉量測試,但是並非每家醫療機構都有專業設備,所以可以向醫院的高齡醫學中心諮詢。也因為罹患肌少症人數逐漸增加、且長輩可能都會遇到的狀況,所以民眾平時也可以諮詢老年醫學科、新陳代謝科醫師,或是諮詢復健科,從飲食與運動習慣開始調整。

責任編輯:陳宛欣

標籤:
  • 肌肉
  • 營養
  • 疾病
  • 肌力
  • 肌少症

  • 評分:
  • 1
  • 2
  • 3
  • 4
  • 5
  • (0)

  • 列印
  • 轉寄

你有聽過肌少症嗎?根據一項臺灣本土的流行病學研究,國人65歲以上罹患肌少症比例為:男性23.6%、女性18.6%。也就是說,在這個人口老化的年代,肌少症將成為龐大的健保負擔。由於老年人容易出現骨質疏鬆症,故特別容易引發肌少症症狀。但多人卻不知道肌少症看哪一科治療才好,甚至不懂得該如何自我檢測。這次,本篇就來告訴你該如何藉由良好的運動與飲食習慣預防肌少症!

目錄索引:

  • 肌少症是什麼?有哪些症狀?
    • 肌少症症狀說明
  • 肌少症可以自我檢測嗎?
  • 肌少症看哪一科好?治療方式有哪些?
    • 肌少症治療方式說明
  • 肌少症可以預防嗎?
    • 運動
    • 蛋白質/胺基酸
    • 保健食品

肌少症是什麼?有哪些症狀?

所謂的「肌少症(Sarcopenia)」,是一種漸進性和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凡是會涉及肌肉質量和功能的加速喪失,這與包括跌倒、功能衰退、虛弱和死亡率在內的不良後果增加有關。肌少症通常在老年人身上較為常見,不僅受年齡風險因素影響,還受到遺傳及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因素之影響。

此外,肌少症也可能發生在有一些特殊疾病的中年人身上。不同區域因人種等因素,肌少症建議判斷標準也有所不同。像是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WGS)發表了一個肌少症的診斷標準,利用雙能量X射線吸收儀來評估肌肉量:

男性<7.0 kg/m2、女性<5.4 kg/m2、男性握力<28 kg和女性握力<18 kg、6公尺內行走,每秒速度小於1公尺、5次椅子站立測試≥12秒、小腿周長(男性<34 cm,女性<33 cm)等相關標準,來幫助臨床醫師判斷是否已達臨床定義肌少症。

肌少症症狀說明

可參考以下說明會更清楚,2019年還引入了「可能的肌肉減少症」,定義為低肌肉力量或低身體表現,專門用於初級促進保健或社區健康,即早介入生活運動方式和營養補充來改善。目前臺灣對於肌少症有幾個判斷的指標,可透過以下5個小測試,了解是否有肌少症現象產生:

  1. 走路緩慢:甚至連在平地行走都有困難(6公尺內行走,每秒速度少於0.8公尺)
  2. 握力下降:毛巾擰不乾、拿不動5公斤物品等
  3. 行動吃力:從座椅起身變得困難
  4. 反覆跌倒:過去一年來連續跌倒兩次以上
  5. 非刻意減重但體重持續減輕,6個月體重減輕5%(例如:50公斤的人,半年莫名減輕2.5公斤以上)

肌少症可以自我檢測嗎?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透過觀察外觀體態,來簡單判斷是否出現肌少症的情況:

  • 手背之虎口處: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食指與拇指靠攏時,骨骼中間的肌肉處應該要隆起一球或是至少要達到平坦的狀態,若是下陷的狀態則表示有肌肉流失的情況發生

  • 鎖骨位置:我們肌肉放鬆並雙臂往兩旁放下時,男性不應該看到鎖骨、女性則是能夠微微看到鎖骨才是正常的狀態

  • 太陽穴:當人體肌肉量足夠時,太陽穴會呈現飽滿的狀態。若是出現凹陷的樣子,則可能已經有肌肉流失情況的發生

  • 小腿肚:長輩同時用自己左右手的大拇指及食指將小腿肚圍一圈,若是能夠很容易直接將小腿肚圍起來、出現很大空隙時,則可能已經發生肌肉流失

肌少症看哪一科好?治療方式有哪些?

由於通常肌少症多發生於長輩身上,故若是有懷疑家中長輩可能有肌少症的現象,可以等長輩慢性病回診時向新陳代謝科、復健科等詢問。且現在有許多醫院也開設老年醫學科或高齡醫學中心,會有較為全面的醫學診斷來協助長輩判斷是否出現肌少症。

肌少症治療方式說明

目前肌少症是沒有藥物、手術可以治療,一般而言,會建議病人透過營養支持與運動來協助改善。而目前普遍的共識為補充充足的蛋白質、維生素D、鈣質等營養支持,並同時配合耐力運動來延緩肌肉流失,進一步促進肌肉生長,來改善肌少症的情況。肌少症病人改變其生活型態必須是長期維持的,並非一蹴可幾,也需要家人的共同支持才能有更長遠的益處。

肌少症可以預防嗎?

🏃‍♀️ 運動

研究指出運動可以提高肌肉功能,降低跌倒的風險,並有助於步行功能、平衡、心肺能力和肌肉力量發展。且針對肌肉減少的老年人則建議應該同時進行耐力與重量運動的計劃。至於對於某些醫療情況或特殊需要的人,可能需要客製化調整。

然後單純靠運動是不夠的,必須搭配營養支持,才能更有效的改善肌少症的情況。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老年人建議透過重量訓練來強化肌肉的力量。並藉由耐力運動改善肌肉耐力,還有透過良好的飲食習慣來幫助維持肌肉量,甚至在搭配運動的情況下可以幫助肌肉生長,且運動習慣必須是長期維持的而非短期就足夠。

🥚 蛋白質/胺基酸

許多研究皆建議,肌少症患者一定要增加蛋白質之攝取,但是要攝取量多少量仍然在研究中。根據之前研究發現,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0~1.5公克蛋白質的族群,相較於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0.8克蛋白質的族群,可減少發生肌少症發生的狀況。

但考慮到老年人可能會出現腎功能問題,故也不是每個有肌少症的老人都建議攝取高量的蛋白質。國際肌少症、惡病質和消瘦疾病協會(The Society for Sarcopenia, Cachexia, and Wasting Disease)給予的營養建議,老年人每天攝入每公斤體重1.0~1.5 公克蛋白質,並在飲食中加入富含白胺酸(leucine)的必需胺基酸來幫助增強肌肉力量。

此外,澳洲健康照護專業機構,也建議老年人應該攝取比年輕人高25%的蛋白質,以幫助減少隨著年齡增長而導致的肌肉損失。

💊 保健食品

食品 說明
維生素D 維生素D在體內的含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少。許多研究顯示老年人的維生素D含量很低,而維生素D含量低下與肌肉力量減弱有關。並增強肌肉力量也與減少跌倒有關,故肌少症的老年人應該額外攝取維生素D。

臨床研究發現給予肌少症老年人每日補充含有2.5微克(100IU)維生素D的綜合補充劑搭配運動,12週後結果發現設實驗組長了1.7公斤的肌肉,建議補充維生素D對於肌肉健康是有幫助的。

礦物質 回溯性研究認為礦物質,可能是預防和治療肌少症的重要營養素,尤其是鈣、鎂、和硒對於預防或是治療肌少症有潛在益處。韓國的國民營養調查中發現,60歲以上之族群,其肌少症患者的每日鈣攝取量顯著低於未患肌少症的人群,每日鈣攝取量與肌少症之間存在很強的負相關。
魚油 最近幾項研究的結果表明,攝取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幫助刺激肌肉蛋白質合成,改善久坐不動的老年人的肌肉質量和功能,且在老人進行耐力運動訓練可以幫助增加肌肉力量。

肌少症雖大部分罹患者是老年人,但病徵的累積從年輕時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開始累積,要有良好的健康意識和身體力行才能遠離肌少症造成的健康風險。適時的營養補給和搭配運動更是遠離肌少症必做的功課,想了解更多有關肌少症的相關知識?也可以到樂活101看看喔!

本文參考資料:

1. Chien, M. Y., Huang, T. Y., & Wu, Y. T. (2008). Prevalence of sarcopenia estimated using a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prediction equation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people in Taiwa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6(9), 1710-1715.
2. 陳慧君, 黃素華, 鄭金寶, & 楊榮森. (2015). 年老衰弱症的營養處置. 台灣醫學, 19(5), 534-541.

3. Tang, T. C., Hwang, A. C., Liu, L. K., Lee, W. J., Chen, L. Y., Wu, Y. H., ... & Chen, L. K. (2018). FNIH-defined sarcopenia predicts adverse outcomes among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ople in Taiwan: results from I-Lan longitudinal aging study.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73(6), 828-834.
4. Cruz-Jentoft, A. J., & Sayer, A. A. (2019). Sarcopenia. The Lancet, 393(10191), 2636-2646.
5. Chen, L. K., Woo, J., Assantachai, P., Auyeung, T. W., Chou, M. Y., Iijima, K., ... & Arai, H. (2020).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2019 consensus update on sarcope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21(3), 300-307.
6. 徐錦興, 蔡宜陵, & 曹德弘. (2020). 疑似肌少症的評估與診斷: 從 EWGSOP2 及 AWGS 2019 肌少症篩檢流程新建議談起. 屏東科大體育學刊, (13), 15-25.
7. 屏東縣政府衛生局 認識肌少症
8. Nascimento, C. M., Ingles, M., Salvador-Pascual, A., Cominetti, M. R., Gomez-Cabrera, M. C., & Viña, J. (2019). Sarcopenia, frailty and their prevention by exercise.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132, 42-49.
9.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請你一起這樣做!肌不可失-預防肌少症
10. Naseeb, M. A., & Volpe, S. L. (2017). Protein and exercise in the prevention of sarcopenia and aging. Nutrition research, 40, 1-20.
11. Morley, J. E., Argiles, J. M., Evans, W. J., Bhasin, S., Cella, D., Deutz, N. E., ... & for Sarcopenia, T. S. (2010). Nutrition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arcopen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11(6), 391-396.
12. Scott, D., Blizzard, L., Fell, J., Giles, G., & Jones, G. (2010). Associations between dietary nutrient intake and muscle mass and strength in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adults: the Tasmanian Older Adult Cohort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8(11), 2129-2134.
13. Rondanelli, M., Klersy, C., Terracol, G., Talluri, J., Maugeri, R., Guido, D., ... & Perna, S. (2016). Whey protein, amino acids,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creases fat-free mass and strength, function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and decreases inflammation in sarcopenic elderl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03(3), 830-840.
14. van Dronkelaar, C., van Velzen, A., Abdelrazek, M., van der Steen, A., Weijs, P. J., & Tieland, M. (2018). Minerals and sarcopenia; the role of calcium, iron, magnesium, phosphorus, potassium, selenium, sodium, and zinc on muscle mass, muscle strength,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19(1), 6-11.
15. Seo, M. H., Kim, M. K., Park, S. E., Rhee, E. J., Park, C. Y., Lee, W. Y., ... & Oh, K. W. (2013).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calcium intake and sarcopenia in older, non-obese Korean adults: the fourth Korea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KNHANES IV) 2009. Endocrine journal, EJ12-0395.
16. Gray, S. R., & Mittendorfer, B. (2018). Fish oil-derived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arcopenia. Current Opinion in Clinical Nutrition & Metabolic Care, 21(2), 104-109.

肌肉流失要补充什么?

台灣亞大醫院復健部長周立偉指出,預防肌肉流失,除了快走、慢跑、登山、游泳等有氧運動外,也應該透過阻力訓練強化大腿肌、臀肌,預防肌少症上身。 同時要補充優質蛋白質,如蛋、魚、雞肉、豆製品、牛肉、豬肉等。 咀嚼食物有困難的長輩,可以喝蛋白粉來補充蛋白質,若腎功能正常,建議一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至1.2克蛋白質。

老人肌肉萎缩 怎么办?

老人肌肉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约膳,如山约、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如何判断肌少症?

教你3分鐘簡易判別肌肉量 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接著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圈不起來,表示肌少症的風險較低;若是圈起來還有空隙,表示有可能罹患肌少症,建議就醫諮詢。 將小腿部分的衣物除去,坐在椅子上雙腳踩地,膝蓋彎曲使大腿與小腿呈90度。 將皮尺環繞小腿,皮尺須與地面保持水平,緊貼而不擠壓小腿皮膚。

肌少症看什么科?

疑似出現肌少症徵兆,可以哪一? 醫師陳炯瑜建議,若出現肌少症相關症狀,可至老年醫學、復健或醫院高齡醫學中心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