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壓 是 什麼 感覺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市一名36歲于小姐,近日接連出現莫名頭痛,甚至痛到從睡夢中醒來,前往醫院檢查,抽取脊髓液並測量壓力,才發現腦壓高達349毫米水柱,超過正常值兩倍,確診罹患「原發性顱內高壓症」,經服藥後症狀才改善,醫師提醒若腦壓過高恐影響視力,並提醒注意頭痛6大警訊,有可能是罹患腦膜炎、腦瘤、腦中風、腦壓過高、過低,千萬不可大意。

台中一名于小姐近來因頭痛就醫,醫師抽取脊髓液檢查,才發現腦壓是正常值兩倍,罹患「原發性顱內高壓症」。(記者陳建志翻攝)

長安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孔勝琳表示,這名于小姐日前就診時表示,近1個月來經常頭痛,不但上廁所用力、從椅子站起來、低頭撿東西都會莫名抽痛,晚上睡覺甚至痛到醒來,先替她安排斷層掃描檢查,排除腦部腫瘤與腦出血的疑慮後,替她抽取脊髓液並測量壓力,雖排除感染和發炎,卻發現腦壓高達349毫米水柱,超過正常值的2倍,確診為「原發性顱內高壓症」,經服藥治療情況才明顯改善。

請繼續往下閱讀...

孔勝琳醫師表示,原發性顱內高壓症並不常見,好發於20到40歲年輕肥胖女性,臨床發現也和過量補充維他命A、服用特定抗生素或調經使用女性賀爾蒙等因素有關,若未積極治療,除頭痛外更會影響眼睛,造成視神經萎縮,出現畏光、視力減退等情形。

 孔勝琳醫師因此提醒,頭痛通常有6大警訊:第1是首次出現頭痛,或以前有頭痛,但這次頭痛的特徵與以往不同;第2是急性、突發性的頭痛,或頭痛一天比一天嚴重;第3是伴隨發燒及頸部僵硬或意識不清的頭痛;第4是頭痛伴隨意識不清、語言障礙、手腳麻木或無力、癲癇等;第5是頭痛會被姿勢改變所引發,如痛到躺不住想坐起來,或頭痛到坐不住想躺下;第6是年齡大於50歲後才開始產生的頭痛,因此6大警訊可能是腦膜炎、腦瘤、腦中風、腦壓過高或過低等高危險性病症,千萬要儘快就醫檢查確認病因。

小凱最近早上一起身,就會覺得頭痛,但躺回去就好了。他覺得應該是自己睡眠品質太差,所以就盡量在中午的時候趴在桌上補眠,但下午一起身打電腦又開始痛起來。剛開始這種痛還可以忍受,但漸漸的越來越不舒服,吃止痛藥也沒有效,最後還是決定去看醫生,才發現他的「腦脊髓液」都流出來了!

一起身就頭痛的「懶人病」

「頭痛」很直覺的會想到是顱內壓力太大,有一種爆血管的感覺造成的痛感,但其實當我們顱內壓力太低,也會造成頭痛。這種頭痛稱為「低腦壓頭痛」,躺著的時候都完全沒問題,只要一起身就不舒服,看起來很像是懶人為了逃避做事而編出來的病,所以又有一個戲謔的稱呼是「懶人型頭痛」。

低腦壓頭痛的症狀

  • 只要起身就頭痛,不管是坐著或是站著,但躺下後頭痛就明顯改善。
  • 通常是兩側型的頭痛,但不會感覺血管在跳動,通常閉氣而肚子用力(努責現象)、例如大便時,頭痛的程度會更高。
  • 脖子僵硬、肩頸隨著頭痛一起感到疼痛。
  • 頭痛得厲害的時候甚至會感到噁心嘔吐。
  • 變得畏光、視力模糊或是產生複視現象。
  • 耳朵會出現回音、聽不清楚,甚至完全聽不到。

這種低腦壓的頭痛,可能來自頭部外傷、或是不明原因,造成腦脊髓液外漏,因為腦部的壓力是固定的,如果顱內壓力太低,硬腦膜的血流就會太多、超過顱內可以承受的程度,造成頭痛。到神經科做檢查時,透過磁振造影(又稱核磁共振,MRI)就可以確認腦脊髓液流出的位置。

通常接受腦脊髓液抽吸檢查的患者,或是脊髓半身麻醉的人,在術後幾天就會發生這種狀況,因為必須經由硬腦膜穿刺才能取到腦脊髓液,但在硬腦膜還沒有修復之前,就可能會有輕微的腦脊髓液外漏,通常大量補充水分幾天之後就會好。

或是有人可能是跌倒、甚至是用力咳嗽,造成硬腦膜的破洞,這些人可能代表硬腦膜已經變得脆弱,可能是先天或是後天造成;但大部分人都找不出硬腦膜破洞的原因。

怎麼治療這種頭痛

大部份的這種低腦壓頭痛,只要多休息、喝大量的水,配合茶或咖啡讓血壓降低,都會在2~4星期左右恢復,有些比較快的人甚至1星期就症狀消失;因為身體自然會有修復硬腦膜的機制,先控制住顱內的壓力、等待腦膜修復完,解除顱內壓力太小的問題,自然就會好起來。

如果休息沒有效果,可以進行「硬腦膜外注射」,將病人自己的血液或是生理食鹽水、葡萄糖等物質,注射到滲漏的地方,把破洞補起來,通常效果非常好,手術隔天疼痛就消失很多,視情況可以做1~3次。如果還是沒有效果,只能用傳統手術直接補滲漏的地方,但風險高、也不見得會成功。

36歲于小姐最近一個月以來經常頭痛,每當她上廁所一用力,或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低頭撿東西時,頭都會莫名抽痛,甚至睡覺睡到半夜還會被頭痛痛醒。飽受頭痛之苦的她,6月底在友人介紹下來到長安醫院神經內科就診,經孔勝琳醫師詳細檢查後,診斷為原發性顱內高壓症(原發性高腦壓頭痛),一般好發於20~40歲年輕女生且體型肥胖者,患者必須接受治療積極控制腦壓,以避免視神經萎縮造成視力惡化。

孔勝琳醫師指出,頭痛學和一般醫學較不同之處在於,頭痛的病程愈久,愈安全,反而是最近新發生的頭痛要特別小心。高危險性的頭痛通常有六大警訊:1.第一次頭痛,或以前有頭痛過,但這次頭痛的特徵與以往不同;2.急性、突發性的頭痛,或頭痛一天比一天嚴重;3.伴隨發燒及頸部僵硬或意識不清的頭痛;4.頭痛伴隨神經學症狀,如意識不清、語言障礙、手腳麻木或無力、癲癇等;5.頭痛會被姿勢改變所引發,如頭痛到躺不住一直想坐起來,或頭痛到坐不住一直想躺下;6.年齡大於50歲後才開始產生的頭痛,以上皆有可能是腦膜炎、腦瘤、腦中風、腦壓過高/過低等高危險性病症的徵兆,必需非常小心注意。

日前于小姐前來就診時,孔勝琳醫師發現她的頭痛症狀,即包含高危險性頭痛六大警訊裡的第1種(頭痛的特徵與以往不同),以及第5種(頭痛會被姿勢改變所引發),疑似有顱內壓上升的現象,此種現象常代表著有腦膜炎、腦瘤或腦中風的可能性,因此馬上為她安排腦部斷層掃瞄檢查。在排除掉腦部長腫瘤與腦出血的疑慮後,孔醫師緊接著立即在急診室為她抽取脊髓液並測量壓力,進一步檢查腦部是否有壓力過高、發炎或感染的現象。結果顯示于小姐腦壓高達349毫米水柱,高於正常值二倍之多,但所幸脊髓液經檢驗並無發炎及感染現象,因此將于小姐的頭痛診斷為原發性顱內高壓症(原發性高腦壓頭痛)。

孔醫師說,原發性顱內高壓症並不常見,多好發於20~40歲年輕女生,且大多數體型略為肥胖,此外也和過量補充維他命A、服用特定抗生素、或調經使用女性賀爾蒙等因素有關。雖然它是一種良性的病症,但顱內壓過高沒有被積極控制時,除了造成頭痛影響生活品質之外,更會產生併發症影響眼睛,造成視神經萎縮,出現畏光、視力減退等情形。所以這類患者最重要是透過藥物治療及控制體重,積極將顱內壓控制下來,並定期至眼科追蹤,以免發生眼部病變。同時,孔醫師也呼籲民眾如出現上述高危險性頭痛的六大警訊時,千萬不可以只吃止痛藥緩解頭痛症狀,一定要趕快至神經內科就診,確實找出病因,以免延誤病情造成身體更大的傷害。

你也是頭痛一族嗎?研究報告指出,頭痛是現代上班族常見的困擾,卻也是長期被忽視的疾病,許多人只要一頭痛就擔心是不是患了腦瘤?長安醫院神經內科&神經整合治療中心主任林邵臻醫師表示,頭痛的定義很廣泛,有些人一頭痛會突然單邊沒力氣,有人頭痛會先頭暈,這些都算是頭痛,只是伴隨不同症狀。

頭痛別輕忽!一定要就診

一般來說,腦瘤或腦中風的病人,除非腦壓升高,才容易引發頭痛反應,在臨床表現上,腦瘤是慢慢形成的,少部分病人會頭痛外,還可能伴隨嚴重噁心、嘔吐,或合併半邊手腳無力、意識不清、說話困難等症狀。

林邵臻醫師進一步說明,現代人的頭痛問題,很多是因為其他病症所導致,例如眼壓過高的青光眼、感冒或慢性鼻竇炎導致頭痛、剛拔牙或頸椎退化也會造成頭痛……,高血壓引起的頭痛,通常血壓都要非常高,才會感覺頭不舒服、頭悶、有點痛的不適。

「頭痛分為原發型與續發型」,前者是沒有原因的頭痛,後者續發型可能是因為外傷、血管有狀況,或是藥物過度使用、感染以及結構上的問題。林邵臻醫師指出,不管是哪一型頭痛,應就醫檢查診斷,才能真正把頭痛解決,降低頭痛影響正常生活的機率。

常見偏頭痛,別忍到住院!

依國際頭痛分類,沒有原因的頭痛就屬「原發型頭痛」,一部分會遺傳,有的病人症狀會比較明顯,可能因為睡眠、作息、飲食、女性荷爾蒙等因素,會誘發「偏頭痛」;「原發型慢性每日頭痛」是指每月病人頭痛頻繁至少15天,在一般人口的盛行率為4~5%,在頭痛門診的比例為1~44%,最常見的「偏頭痛」就是這類,誘發因子很多,壓力是其中一種,酒精、咖啡因、檸檬酸的食物,也都是誘發因子。

林邵臻醫師提醒,有很多偏頭痛的病人會狂吃止痛藥,忍到太晚才就診,導致「偏頭痛重積狀態」,產生一種使人極度失能的偏頭痛,若發作持續超過72小時,就需要住院治療。

其他常見的頭痛類型,像是「叢發性頭痛」,症狀是絕對固定於單側發作的劇痛;而「緊縮型頭痛」的典型症狀,為雙側壓迫或緊縮性頭痛;「外在壓力性頭痛」則是因持續施於顱周軟組織的壓迫或牽引所導致的頭痛,例如頭綁緊帶子、戴帽子或安全帽、游泳或潛水時戴的護目鏡等。

注意症狀!恐腦中風或腦瘤警訊

若自覺頭痛時,有伴隨類似中風的症狀,例如走路不平衡、視覺受損,或整個人突然感覺不太一樣,尤其有頭痛病史的人,更要注意頭痛的位置、嚴重程度、痛的形態是否有改變,才能有效防範急性血管堵塞與破裂造成腦中風。

頭痛的原因非常多,林邵臻指出,除了一般原發性頭痛,也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尤以小孩跟老年人是屬於腦部長腫瘤機率較高的族群,通常小孩患有先天性腦瘤的機率不是沒有,會反應在走路有問題、反應變慢、發展遲緩等表現,其中又因癲癇發作就診發現腦部有腫瘤最為常見。

在診斷上,要區別頭痛、腦中風與腦瘤,除了問診外,也可輔以腦波、腦部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檢查,來協助釐清最根本的問題。基本上,經常性頭痛「很少」直接代表就是罹患了腦中風和腦瘤,大部分的腦中風跟腦瘤都會伴隨其他症狀,例如失智、記憶力障礙、步態改變、個性改變、幻覺、不自主抖動、單邊越來越沒力、視野缺損、講話越來越慢、大舌頭、吞嚥困難等。

腦中風的頭痛,出血比例高!

腦中風常見的症狀是「臉歪」,尤其是在下臉部1/4的位置,患者會不自覺流口水、有吞嚥困難或是單側手腳麻或是沒力。如果是小腦中風,就會導致平衡系統出現問題;也曾有病人因為單邊眼睛看不見就診,經診斷是腦部視覺區中風所致;一般腦中風的症狀很少包括「經常性頭痛」,因為腦部血管出血導致明顯頭痛的比例較血管塞住為多。

林邵臻說,一般腦瘤有分先天與不明原因、其他部位轉移等因素,後天型動脈瘤可能會因為血壓較高或血管結構有問題而導致,因此,平常多注意血壓,可預防動脈瘤及腦血管急性破裂。頭痛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感覺,醫師通常都會以許多客觀症狀,加以判定是否為腦部的問題,可能是因哪些疾病或生活習慣所致,才能對症下藥。

女性容易偏頭痛

台灣頭痛學會統計,「偏頭痛」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9.1%,男女比例約1:3,年齡層分布相當廣泛,尤以青壯年人口比例最高。而且偏頭痛的終身盛行率,女性為95%,男性則為90%,女性因為生理期、排卵期的差異,荷爾蒙影響睡眠、血管的因素,偏頭痛比例較高。因此,進入更年期因荷爾蒙波動降低,偏頭痛就會降低。

偏頭痛不是病,卻常常痛起來要人命!偏頭痛患者經常會感到噁心、想吐、畏光、怕吵、眩暈、耳鳴,甚至還會產生聽力低下、反覆發生單眼視覺障礙,包括閃爍、暗點或失明,發作的頻率每月多達15天、持續3個月以上,其中每月超過8天以上發作,就是偏頭痛的特徵。

門診觀察發現,頭痛的病人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但很多人是因為「頸椎」姿勢不良所致,主要是肌肉疼痛的問題,並不是真的頭痛,像現在有許多沒睡好的「熬夜族」、「3C低頭族」,或是「週末補眠族」睡太多也會頭痛,可調整日常生活作息來降低誘發因子,即可擺脫惱人的「緊箍咒」。

止痛藥過量,當心吃了更痛!

一般經常性頭痛的病人,吃止痛藥解痛雖然有效,但如果生活作息沒有調整,吃止痛藥太頻繁而過量,也有可能吃到沒效,甚至會吃出「藥物過度使用頭痛(MOH)」,就是止痛藥使用過量所導致的頭痛,患者吃了止痛藥反而頭更痛,已經吃成藥物過度使用的頭痛,肝腎代謝也會出現問題。林邵臻提醒,務必按照醫囑服藥,即使是原發型頭痛也是可以達到預防發作的效果,有效降低對生活的影響。

止痛藥剛開始服用會很有效果,但如果長期吃會漸漸習慣,就會越來越沒效。偏頭痛有分慢性藥物與急性藥物,如果一個月的頭痛天數超過10天的慢性偏頭痛患者,會給予慢性偏頭痛的藥物,以降低發作頻率,就能有效降低藥量,待發作時只要服用急性止痛藥即可,就能與頭痛宿敵和平共處。

感冒糖漿易成癮,注意劑量!

至於許多人便宜行事,經常服用感冒糖漿緩解頭痛,林邵臻強調,一定會有藥物過量而造成更嚴重頭痛的隱憂。由於這類的成藥內,通常都含有抗組織胺,會有嗜睡、降低注意力的副作用,患者會覺得感冒頭痛比較舒服、不痛了,自然覺得有效;也可能含有幫助提神及緩解頭痛的咖啡因,一旦服用過量,會引起神經緊張、失眠和心搏過速,長期使用還會成癮。

另外,像是用來止咳的支氣管擴張劑,可能導致呼吸困難、血壓升高,老人家和心臟病患者都不適合服用,更別說有些人因為覺得很有效,可能一次就喝掉一整罐,其實早已過量,不止傷肝腎,還會藥物成癮,非常難戒,更別說是肝腎還沒發育好的小朋友,尤其要注意碰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