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 門 冬 的 功效

麦门冬
Mài Mén Dōnɡ
麥 門 冬 的 功效
别名麦冬、虋冬、不死药、禹余粮
功效作用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英文名Dwarf Lilyturf Tuber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毒性无毒
归经胃经、心经、肺经
药性
药味甘、苦

目录

  • 1 麦门冬概述
  • 2 麦门冬主治与应用
  • 3 麦门冬化学成分
  • 4 参看

麦门冬概述

【按语】

1. 麦冬味甘气凉,质柔多汁,长于滋燥泽枯,养阴生精,善治肺胃虚热 ,且能清心除烦。

2. 本品又有清热润燥滑肠之功,与玄参相似,两药常相须配合,用于热 病伤津、肠燥便秘。如属脾胃虚寒,大便溏泻或有湿滞者,不宜应用 。

3. 麦冬与天冬,都是甘寒清润的药品,两者养阴润燥的功效相似,故对 肺阴受伤、干咳少痰等症,常配合同用。但麦冬润肺,又能养胃清心 ;天冬润肺,又能滋肾,性较寒凉。如胃阴不足、心烦躁渴等症,多 用麦冬;肾阴亏损、潮热遗精等症,则多用天冬。

麦门冬为百合科沿阶草Ophiopogonjaponica(Thunb.)Ker—Gaw1. 或大麦冬LiriopepicataLour. 的块根,又名麦冬。

性微寒,味甘微苦。归心、胃、肺经。

具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

麥 門 冬 的 功效

麥 門 冬 的 功效

用于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等病症。

麦门冬含多种甾体皂甙、胡萝卜素、粘液质、糖类、B —谷甾醇、豆甾醇等成分。

药理实验证明,麦门冬有升高白细胞,延长抗体存在时间的作用,提高免疫功能和核酸合成率,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酶等免疫物质产生。

因此麦门冬有增强正气、加强抗邪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产生。正如《本草纲目》所说“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使用注意:凡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本经》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沿阶草或大叶麦冬的须根上的小块根。

处方名:麦冬、寸冬、麦门冬。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入肺、心、胃经。

功能:润肺养阴,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麥 門 冬 的 功效

麥 門 冬 的 功效

麦门冬主治与应用

1.用于肺阴不足,温燥伤肺、干咳气逆,咽干鼻燥等证,如清燥救肺汤,即以本品配伍桑叶、杏仁、阿胶、生石膏等药;治肺阴亏损、劳热咯血及燥咳痰粘之证,如二冬膏,即麦门冬,天门冬等分,加蜂蜜收膏。

2.用于胃阴不足,舌干口渴,多配伍沙参、生地、玉竹等同用。

3.用于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如清营汤;以本品配伍酸枣仁,生地等,可防治阴虚有热,心烦失眠,如天王补心丹。

4.还可用于肠燥便秘。如增液汤,即以本品与生地、玄参同用,治阴虚肠燥,大便秘结。

5. 消渴。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门冬二两,过一夜,麦门冬去心、捣烂,加黄连(去皮毛)研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饭后服。一天服两次。两天后当可见效。

6. 吐血、鼻血。用麦门冬(去心)一斤,捣烂取汁,加蜜三合,调匀,分二次服下。

7. 齿缝出血。用麦门冬煎汤漱口。

8. 喉疮。用麦门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煎汤送下。

9. 下痢口渴。用麦门冬(去心)三两、乌梅肉二十个,锉细,加水一升,煮成七合,细细饮下,有效。

用量用法:10-15克。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润阴清心多连心用。

使用注意:感冒风寒或有痰饮湿浊的咳嗽,以及脾胃虚寒泄泻者均忌服

麦门冬化学成分

麦门冬含有沿阶草苷、甾体皂苷、山萘酚及其苷、生物碱、谷甾醇、豆甾醇, 低聚糖共三种都由葡萄糖与果糖聚合而成, 以及蔗糖、果糖、葡萄糖, 门冬氨酸等氨基酸、维生素A、铜、锌、铁、钾等。

参看

  • 《中药学》- 麦门冬
  • 《本草纲目 · 麦门冬》

中药百科

按分类查药

  • 解表药
  • 清热药
  • 泻下药
  • 祛风湿药
  • 芳香化湿药
  • 利水渗湿药
  • 温里药
  • 理气药
  • 消导药
  • 驱虫药
  • 止血药
  • 活血药
  •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安神药
  • 平肝熄风药
  • 开窍药
  • 补益药
  • 固涩药
  • 外用药

麥 門 冬 的 功效

按归经查药

  • 胃经
  • 脾经
  • 大肠经
  • 肾经
  • 肺经
  • 心经
  • 肝经
  • 膀胱经
  • 胆经
  • 三焦经
  • 小肠经
  • 心包经

按药性查药

  • 温性中药列表
  • 平性中药列表
  • 寒性中药列表
  • 凉性中药列表
  • 热性中药列表

按药味查药

  • 甘味中药列表
  • 苦味中药列表
  • 辛味中药列表
  • 酸味中药列表
  • 咸味中药列表
  • 涩味中药列表
  • 淡味中药列表

按名称查药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中药方剂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中药电子书

  • 《本草纲目》
  • 《神农本草经》
  •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 《中药学》

中药相关

  • 中医百科
  • 中药图典
  • 有毒中药列表
  • 药品百科
  • 归经
  • 四气
  • 五味
  • 中成药百科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麦门冬汤

播报 编辑 锁定 上传视频 特型编辑

中医方剂名

麦门冬汤,中医方剂名。为治燥剂,具有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之功效。主治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喉炎、矽肺、肺结核等属肺胃阴虚,气火上逆者。亦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妊娠呕吐等属胃阴不足,气逆呕吐者。

中文名 麦门冬汤 分    类 治燥剂-滋阴润燥 功    用 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主    治 虚热肺痿,胃阴不足证 出    处 《金匮要略》

目录

  1. 1 歌诀
  2. 2 组成
  3. 3 用量
  4. 4 用法
  1. 5 功用
  2. 6 主治
  3. 7 方义
  4. 8 配伍特点
  1. 9 运用
  2. 10 加减化裁
  3. 11 重要文献摘要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肺痿咳逆因虚火,益胃生津宜煎烹。 [1] 

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麦门冬42g,半夏、甘草各6g,人参9g,粳米3g,大枣4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①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②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本方所治虚热肺痿乃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所致。病虽在肺,其源在胃,盖土为金母,胃主津液,胃津不足,则肺之阴津亦亏,终成肺胃阴虚之证。肺虚而肃降失职,则咳逆上气;肺伤而不布津,加之虚火灼津,则脾津不能上归于肺而聚生浊唾涎沫,随肺气上逆而咳出,且咳唾涎沫愈甚,则肺津损伤愈重,日久不止,终致肺痿。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肺胃阴伤,津不上承,则口干咽燥;虚热内盛,故手足心热。胃阴不足,失和气逆则呕吐;舌红少苔、脉虚数为阴虚内热之佐证。治宜清养肺胃,降逆下气。方中重用麦冬为君,甘寒清润,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人参益气生津为臣。佐以甘草、粳米、大枣益气养胃,合人参益胃生津,胃津充足,自能上归于肺,此正“培土生金”之法。肺胃阴虚,虚火上炎,不仅气机逆上,而且进一步灼津为涎,故又佐以半夏降逆下气,化其痰涎,虽属温燥之品,但用量很轻,与大剂麦门冬配伍,则其燥性减而降逆之用存,且能开胃行津以润肺,又使麦门冬滋而不腻,相反相成。甘草并能润肺利咽,调和诸药,兼作使药。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体现“培土生金”法;二是于大量甘润剂中少佐辛燥之品,主从有序,润燥得宜,滋而不腻,燥不伤津。

本方为治疗肺胃阴虚,气机上逆所致咳嗽或呕吐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唾涎沫,短气喘促,或口干呕逆,舌干红少苔,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若津伤甚者,可加沙参、玉竹以养阴液;若阴虚胃痛、脘腹灼热者,可加石斛、白芍以增加养阴益胃止痛之功。

1.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2] 

2.《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卷7:“火逆上气,夹热气冲也;咽喉不利,肺燥津干也,主之以麦冬生津润燥,佐以半夏,开其结聚;人参、甘草、粳米、大枣,概施补益于胃土,以资肺金之胁,是为肺虚有热津短者立法也。亦所以预救乎肺虚而有热之痿也。” [3] 

[4] 

参考资料
  • 1    许济群.方剂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49
  • 2    张仲景.《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08月
  • 3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9月
  • 4    邓中甲.《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