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 責 現象

努責現象 造成昏倒、休克 不是意外! 運動憋氣造成的身體缺氧

努 責 現象

文章日期:2019/05/17


最近網路傳舉重者在做重力訓練後,幾秒內昏倒的驚人視頻,這不是意外,而是憋氣運動後產生的「努責現象」。

什麼是「努責現象」?

努責現象(Valsalva's maneuver)是指在運動時憋氣,尤其是在做重力訓練或跑步訓練時,用力憋氣使腹壓上升,再吐氣,以減緩心悸;並可增加力量及防止受傷。對舉重選手來說,憋氣可以幫助身體舉起更大的重量。

但若頻繁憋氣,會使血壓突然上升,靜脈回流減少,使得心臟輸出不足,會使身體缺氧,血液循環變差,因沒有充分氧氣進入肺臟,使肺臟無法將氧氣帶到肌肉或其他器官,而引起頭暈、短暫頭痛、心悸等不適,甚至昏倒、休克。這就是所謂的「努責現象」。

運動時如何避免「努責現象」發生

  • 運動時保持呼吸順暢
    運動時不要閉氣,以舉重為例,舉起時應吐氣,放下時應吸氣,才不會產生頭暈等不適。

  • 運動強度也要適中
    若超過體力負荷也可能造成缺氧,建議強度要配合身體能承受的,感覺身體有點累又不太累就可以了。

  • 心血管疾病的人運動時不宜憋氣
    「非選手」訓練的人千萬不能憋氣,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是不宜。此外,也建議上了年紀的人不宜抬重物。

【延伸閱讀】

■ 上健身房健身前 做好自我防護10招

■ 選擇運動 量身而定

■ 晨間運動量健康危險自我檢測

165,2,311,1,5G,2,7-ELEVEN,1,二氧化碳,1,人民幣,1,十足目虹彩,1,三重,1,上海,2,下雨,3,下雪,1,口罩,23,土耳其,3,大麻,1,大蒜,8,川普,17,工作,1,不丹,1,中共,7,中油,2,中秋,3,中風,14,中國,158,中華郵政,1,中華電信,1,中醫,20,中藥,5,丹麥,1,內容農場,209,公告,7,公投,10,公益,5,化妝品,2,厄瓜多,1,天津,1,天氣,8,太空,4,太陽,2,巴西,8,巴林王子,1,巴基斯坦,1,心肌梗塞,10,心臟,8,手勢,1,手機,11,日本,49,月亮,2,木耳,1,比利時,3,比爾蓋茲,6,比賽,2,水災,4,水果,13,水族館,1,火力發電,1,火山,2,火災,17,火車,2,火星,2,火箭,1,火龍果,1,火鍋,1,牛奶,4,牛排,1,世界衛生組織,5,以色列,10,冬天,1,加州,7,加拿大,15,加密貨幣,1,北京,2,北約,2,北韓,2,半導體,1,可樂,2,台大,1,台中,10,台北,8,台東,1,台南,6,台電,5,台積電,4,台灣,98,史丹佛,1,四川,1,外星人,1,外勞,3,失智症,6,左手香,1,打字員,1,民眾黨,1,民進黨,8,犯罪,2,玉米,1,白人,2,白內障,1,白血病,1,白宮,1,石虎,1,穴道,3,交流道,1,交通,75,伊朗,4,伊斯蘭國,1,伊維菌素,6,全家,1,全聯,2,印尼,5,印度,27,合成,7,同志,5,同性戀,1,同婚,1,名片,1,地瓜葉,1,地球,1,地圖,1,地震,17,好康,18,安倍晉三,2,有毒,91,江蕙,1,污染,1,米酒,1,耳朵,1,自我訓練,3,自我檢測,6,自救,3,自然景觀,1,舌頭,2,血栓,11,血氧,1,行動電源,3,行銷手法,11,西班牙,3,佛羅里達州,1,免洗筷,2,免費,1,吸菸,1,呂秀蓮,1,希拉蕊,1,快篩,18,投票,17,投資,8,抖音,18,抗生素,1,抗議,1,抗議活動,17,李登輝,1,杜拜,5,杜特蒂,1,杜勒斯十條,1,求職,2,沙烏地阿拉伯,3,災難,31,罕見疾病,1,肝臟,2,芒果,2,豆腐,1,身分證,1,車禍,15,事實查核,4,亞美尼亞,1,亞塞拜然,1,佩洛西,14,周杰倫,1,咖啡,3,宗教,6,宜蘭,3,帕金森氏症,1,抽筋,1,抽菸,1,東京,2,枕頭,1,林口,1,果汁,1,武器,2,法律,14,法院,6,法國,8,法規,4,波蘭,1,狗肉,1,社團,1,空污,1,空軍,1,肥皂,1,肺炎,14,芬蘭,1,花,3,花生,1,花蓮,5,表演,8,金正恩,1,金門,3,阿里巴巴,1,阿根廷,1,阿茲海默症,5,阿婆,1,阿富汗,5,阿斯匹靈,1,非洲,4,俄羅斯,115,保養,16,保險,7,信用卡,1,冒名,14,冠狀病毒,54,南瓜,1,南投,3,南非,1,哈薩克,1,宣導,31,封城,1,屏東,5,幽浮,1,後製,73,急救,7,恆述法師,1,拜登,20,政府,6,政治,69,政策,102,星巴克,2,柬埔寨,7,柯文哲,1,毒品,5,洋蔥,1,洛杉磯,1,活動,35,流浪狗,1,流感,12,疫苗,209,疫情,198,研究,2,科技,2,科威特,2,科學,2,紅茶,2,紅酒,1,紅棗,2,美國,177,美國總統,29,背景不明,20,苗栗,2,苦瓜,1,英國,27,虐待,3,計程車,1,軍人,1,重金屬,2,韭菜,1,飛碟,2,飛彈,2,飛機,16,食安,129,食物,5,香港,8,香蕉,6,修圖,7,個人說法,28,倫敦,1,唐鳳,1,埔里,1,娛樂城,2,宮廟,1,恐怖份子,1,核能,5,核酸檢測,9,桃園,10,氣象,3,氧化石墨烯,1,泰國,13,海洋,2,海鮮,3,烏克蘭,107,特效,12,病毒,24,益生菌,1,真實資訊,116,神蹟,5,神藥,1,笑話,1,納粹,1,紐西蘭,1,紐約,4,素食,4,索馬利蘭,1,茶,7,草莓,1,迷因,3,迷信,3,退化性關節炎,1,閃電,1,馬來西亞,3,馬拉度納,1,馬祖,1,馬雲,1,馬爾地夫,1,高血壓,2,高速公路,1,高雄,19,高端,1,高壓電,2,高鐵,1,乾隆,1,假公益,4,假好康,64,假知識,126,假政策,51,假活動,17,假科學,31,假帳號,4,假教學,14,假連結,9,假尋人,4,假新聞,170,假圖片,172,假實驗,1,假影片,313,假養生,97,假醫學,124,偏方,30,健保,3,健康,137,唱歌,1,問卷,4,國民黨,3,國防,8,國防部,3,國旗,2,基因,1,基隆,3,寄生蟲,4,張忠謀,1,強姦,1,悠遊卡,2,捷克,3,捷運,4,排尿,2,敘利亞,1,教宗,1,教育,2,教堂,1,教學,43,梵蒂岡,2,眼睛,8,視力,1,視網膜,1,細菌,1,習明澤,1,習近平,3,聊天機器人,2,荷爾蒙,1,蛇,3,連假,1,郭台銘,2,野火,2,釣魚網站,18,陰謀論,67,陳時中,1,魚,6,魚刺,1,鳥類,3,麥當勞,4,麻醉,1,勞工,4,勞保,1,喝水,6,喝酒,13,單寧酸,1,報紙,1,媒體識讀,3,寒流,1,復健,2,惡作劇,16,惡意推銷,13,普丁,8,普拿疼,2,普篩,2,晶片,3,棉花,2,植物,8,無人機,3,猴子,1,猴痘,2,番茄,1,發電,2,硝酸鹽,1,結石,1,結婚,1,華人,1,華為,2,菲律賓,3,萊克多巴胺,5,詐騙,244,詐騙集團,181,費玉清,2,貼文小幫手,1,超市,5,超商,5,越南,11,郵局,4,鈔票,2,陽明山,1,雲手機,1,雲林,1,雲豹,1,飯店,1,黃豆,1,黃金,1,黑人,3,黑道,1,塑化劑,3,奧運,8,微波爐,1,微信,6,意外,3,愚人節,1,愛心,3,愛滋病,8,搶劫,2,新加坡,2,新北,7,新竹,3,新聞,37,新疆,3,椰子,1,概念設計,3,溫水,2,照片,92,瑞士,2,瑞典,2,睡眠,1,筷子,1,義大利,6,聖誕節,1,腫瘤,42,蜂蜜,3,補助,1,誇大,67,資安,2,資訊安全,114,跳舞,3,農業,1,農藥,3,遊行,4,遊戲,12,運動,12,過敏,1,過期資訊,74,酪梨,1,電子郵件,1,電動車,1,電視台,1,電腦,1,電腦動畫,28,電話,11,電磁波,5,電影,7,嘉義,3,圖片,40,壽命,1,實聯制,4,實驗,3,彰化,4,槍擊,10,漁業,1,演習,1,漱口,1,磁鐵,1,福島,1,維他命C,1,維他命D,2,網紅,1,網購,1,罰單,3,蒙古,2,蜜蜂,2,語音,2,誤解,208,誤導,671,酸性,10,銀行,21,鳳梨,3,導彈,1,廣州,3,廣告,3,廣東,3,影片,642,德國,23,敷臉,1,暴力,8,暴動,3,歐盟,5,瘦肉精,6,緬甸,4,膝蓋,1,蔡英文,8,蔥,1,蝙蝠,1,蝦子,1,蝦皮購物,1,衛福部,3,課本,2,調查局,1,豬肉,7,豬油,1,輝瑞,24,養生,1,養殖,1,黎巴嫩,3,墨西哥,7,學校,4,戰爭,111,樹,1,機場,3,機器人,2,澤倫斯基,2,澳洲,13,激素,1,燃煤,2,燙傷,6,篩檢,7,糖尿病,2,蕨類,1,貓空,1,輻射,16,選舉,41,錄音,5,錄音檔,5,駭客,1,嬰兒,4,檢舉達人,2,營養,1,癌症,106,總統,23,總統府,1,聯合國,6,臉書,355,薑,3,薑湯,1,謠言,1612,謠傳,213,購物,2,韓國,9,颶風,1,檸檬,5,簡訊,3,醫學,8,醫療,8,雞蛋,13,鯊魚,1,寵物,1,爆炸,17,簽到,1,羅馬尼亞,2,藝術作品,10,藥物,1,譚德塞,1,寶特瓶,2,蘇格蘭,2,蘋果,7,蘑菇,2,觸電,1,警察,14,麵包,1,護照,1,霸凌,3,魔術,3,聽歌賺錢,1,聽障,1,蘿蔔,1,顯微鏡,1,鹼性,9,鹽水,3,Amazon,1,APP,9,Apple,1,BNT,1,CNN,3,costco,3,COVID-19,559,DHL,1,Email,1,Facebook,463,FDA,4,Google,7,ICU,1,Instagram,1,ISIS,1,LINE,1273,mRNA,14,MT5,1,NMN,1,Omicron,20,PCR,5,PTT,13,QRcode,4,thunberg,1,TikTok,2,Twitter,40,WHO,12,Yahoo,2,YouTube,81,

網傳「什麼叫努責現象」的影片訊息。復健科醫師表示,「努責現象」是指血壓在憋氣的過程中造成落差。專家表示,滿難從流傳影片判斷影片中的人物昏倒是否為努責現象導致。姿勢性低血壓、或中風、血管爆掉等狀況都有可能導致忽然間倒下來。專家建議,一般人若非健身運動員或有專家指導,運動時應盡量調整呼吸的節奏,不要忽然大量憋氣;另外,在生活中也應避免憋氣憋太久,避免血壓波動太大。

努責現象的影片?

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原始影片來源?

透過影片反搜工具 InVID 搜尋,可以檢索到泰國電視台《BUGABOO.TV》2021 年 10 月 13 日的報導。報導指出,這段影片來自抖音帳號「nokrujirada」。

以 Google 翻譯初步檢視報導內容,在經過醫生診斷後,流傳影片中的人站起後倒下的原因是由於長時間蹲下又很快站起所引起,再加上年紀大,導致低血壓的情形。

至抖音網站上檢索,原始影片發布於 10 月 11 日。 傳言稱「努責現象就是運動時用力憋氣,會導致胸腔內壓增高,血壓突然上升,靜脈迴流減少,心臟輸出不足所產生的現象」,這個說法正確嗎?

(一)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洪啟堯指出,有些人在運動時,會想要多出點力,就會用憋氣的方式讓腹部、胸部的肌肉一起收縮用力。這在醫學上稱為「Valsalva maneuver」,即伐氏呼吸法。某些運動員、舉重選手會使用這種方式,可以減少身體吸氣、吐氣時的搖擺,讓身體比較穩定。

洪啟堯說明,靜脈的血液要流去心臟,由於一般靜脈的血液壓力趨近於零,所以血液能夠回流到心臟,是靠心臟收縮時產生的負壓。如果用這種憋氣的方式增加腹壓跟胸壓,會造成要回流到心臟的靜脈血液減少,心臟輸出量不夠,導致交感神經的反射,包括刺激心臟跳比較快、心臟收縮力增加,去代償心臟輸出血量減少。

在這種情況下,憋氣完突然放鬆,血流又大量流去心臟,這時候反射作用都還在,忽然間血流衝進來,加上一些反射作用,讓血壓升高,使血壓高低落差很大。有些人如果心臟血管有粥狀動脈硬化,或血壓控制不好等狀況,可能會造成血管的狀況,如中風、血管阻塞等。

所以,「努責現象」應是因為用伐氏呼吸造成血壓在憋氣的過程中有很大的波動。

(二)衛福部南投醫院發布的「衛教資訊」指出,南投醫復健科醫師林建仲表示,在重量訓練如硬舉或臥推、搬起、運送移動重物、用力解便、咳嗽、嘔吐、打噴嚏等出現用力閉氣或憋氣行為,就可能引發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會產生短暫頭暈、頭痛、心悸甚至短暫暈厥等情形。

林健仲指出,「持續閉氣用力期間發生昏厥的情形,其實是因為發生低血壓造成腦部或身體其他部位血液灌流不足、腦部缺氧所致。當然,在用力初期以及恢復期發生的血壓上升現象,也有可能因為衝擊到硬化的血管,造成血管壁上的斑塊脫落,進而形成了腦血管栓塞性的中風,不可不慎。」

網傳影片的狀況是「努責現象」造成的嗎?

洪啟堯表示,其實滿難從流傳影片判斷影片中的人物昏倒是否為努責現象導致,因為只看到他蹲下再站起來之後倒地,從這個過程看不出他有沒有在憋氣。

洪啟堯指出,姿勢性低血壓、或中風、血管爆掉等狀況都有可能導致忽然間倒下來。但從影片看不大出來實際情況。

傳言稱「上了年紀不要亂搬、抬重東西⋯⋯不論年紀長幼,都盡量不要突然站起或彎腰」,這些狀況會引起「努責現象」嗎?

洪啟堯表示,傳言的結論說「不要突然站起來或彎腰」,這和努責現象又是兩回事。努責現象指的是憋氣導致的情形,突然站起造成的類似姿勢性低血壓的狀況不用憋氣也會發生。

不過,洪啟堯說,傳言建議「不要忽然間站起來」是有道理的。一般人在蹲下或躺著忽然間站起來時,正常情況下血液會留在下半身,反射正常的人心跳會加速、周邊血管收縮,幫助留在下半身的血液趕上去;如果有人反射功能較弱,就容易造成頭暈、血壓降低、身體缺氧等狀況。即使是正常人,如果因為發燒、運動過度脫水,或心臟本來就有問題等,都比較容易會發生這種現象。

洪啟堯指出,如果有人不確定本身的健康狀況,年紀又偏大,躺著忽然間要站起來,就會增加頭暈、血壓降低的風險。因此,通常會建議長輩或是有上述身體狀況的人,起床或站起時要稍微慢一點,不要忽然間爬起來。

至於「上了年紀不要亂搬、抬重物」的說法,洪啟堯指出,應該是說,如果要負重的話,會建議不要讓脊椎處於終端角度,即腳站直直的,腰呈現彎曲、像蝦子的動作。當站的直挺、腰椎彎曲到一個極點時,再附加外來重物,會增加腰椎的壓力。有些上了年紀的人,肌肉力量比較差,就容易增加脊椎壓力,而像骨質疏鬆的病人,一用力可能會造成壓迫性骨折。

洪啟堯說,比較建議的方式是若要彎腰搬東西,應用膝蓋和髖關節的彎曲,盡量讓脊椎維持在比較水平的姿勢,而非過度前彎或過度後仰的狀態,並稍微使用肌肉的力量。另外,有些人如果搬重物時想要憋氣更用力,也不建議。

如何避免「努責現象」?

洪啟堯指出,一般人在運動時,如果沒有特定的指導、已經很精熟,或本身是健身運動員,會建議一般人應盡量調整呼吸的節奏,較不建議運動時忽然大量憋氣。 洪啟堯說,一般生活中也應避免憋氣憋太久,因為反彈血壓的問題是在憋氣時造成血壓降低,憋很久後忽然間反彈,造成血壓波動太大。所以如果偶爾出個力、憋一下氣也沒關係,但不要為了很大的出力而持續、一直憋氣。

專家諮詢: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 洪啟堯

資料來源: BUGABOO.TV - เตือนพ่อบ้านระวัง! ทำสวนอยู่ดีๆ ลุกขึ้นยืนอย่างรวดเร็ว เกิดวูบไม่รู้ตัว

健身後突然頭痛甚至暈厥 原來是努責現象引起

努責現象是什麼意思?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林建仲醫師表示,當於重量訓練如硬舉或臥推時、搬起重物時、運送移動重物時、用力解便、咳嗽、嘔吐、打噴嚏等出現用力閉氣或憋氣行為,就可能引發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會產生短暫頭暈、頭痛、心悸甚至短暫暈厥等情形。

努責現象怎麼辦?

運動時保持呼吸順暢運動時不要閉氣,以舉重為例,舉起時應吐氣,放下時應吸氣,才不會產生頭暈等不適。.
運動強度也要適中若超過體力負荷也可能造成缺氧,建議強度要配合身體能承受的,感覺身體有點累又不太累就可以了。.

努責看什麼科?

復健醫師表示,「努責現象」是指血壓在憋氣的過程中造成落差。 專家表示,滿難從流傳影片判斷影片中的人物昏倒是否為努責現象導致。 姿勢性低血壓、或中風、血管爆掉等狀況都有可能導致忽然間倒下來。

valsalva maneuver 怎麼做?

利用筏氏手法(Valsalva maneuver),自助式讓耳咽管通氣也是一種好方法。 先深吸一口氣,捏住鼻子、閉緊嘴巴,再用力吹氣,直到聽到「啵!」的一聲,便可知道你已經成功把空氣吹進中耳腔了! 但小心不要吹得太用力,以免併發症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