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 真 修道 人 不見 世間 過

若 真 修道 人 不見 世間 過

✅為何「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求淨土從哪裡求❓
✅為什麼要持戒❓
✅怎樣才是真正自愛❓
✅隨緣要學佛菩薩的妙用,妙用是什麼❓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淨空老法師開示

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真正持戒修行的人,不見世間過。世間人所犯的種種過失,假如他要真的不見,他不就變成白痴。那為什麼叫不見?見如不見,絕不放在心上,是這個意思。修行人總比不修行人聰明,怎麼可能修成白痴?哪有這種道理。見如不見,不放在心上,這叫不見世間過。

大師後頭又說得很明白:「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你要見到別人的過失,你把別人過失放在心上,掛在口上,常常說這個過失、說那個過失,大師說你「自非卻是左」,左是下降,你已經墮落、已經下降。在中國過去講,右面是升,左面是下降。我們上講台,從右面升,從左面下降,左你就下來了,就這個意思。

又說:「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他做的不是,我不跟他一樣,我不非,我不錯;我如果也要跟他一樣,自己戒律再嚴,還要批評別人、瞧不起別人,說別人過失,我自己就有過失。這個六祖說得好,真正是提醒我們,我們自己要修行,成就功德,要真正懺除業障,你不明白這個道理,你怎麼行。

恭錄自 無量壽經02-034-0008

求淨土從哪裡求?|淨空老法師開示

蕅益大師這裡說得好,娑婆世界就是自心所感的穢土,我們自己心不清淨,「自心穢,理應厭離」;極樂世界就是自心所感的淨,「自心淨,理應欣求」,應當如此。

求淨土從哪裡求?求自心淨,心淨則佛土淨,這是真正取極樂世界。如果自心不淨,一天念十萬聲佛號,也不能往生;自心清淨,一天念十聲佛號可以往生。自心淨是多麼重要,自心淨跟經題相應,清淨平等覺。淨是什麼?淨是不染污,沒有染污。

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七情五欲、世出世法統統捨棄了,一樣都不要,清淨心就現前了。清淨心是真心,清淨心是本有的,你那個自心穢是從哪裡來的。自心沒有兩樣,淨穢有兩樣,穢是什麼?你不知道自愛,把自己的良心當作別人的垃圾桶,別人所有一切分別執著,你統統放在心上,這樣子就變成穢,心就染污了。

你要不放在心上不就沒事嗎?可以隨緣,這佛教導我們可以隨緣,隨緣要學佛菩薩的妙用。妙用是什麼?不放在心上。隨惡緣不放在心上,隨善緣也不放在心上,隨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之緣,統統不放在心上,這才行。

放在心上就錯了,我們不能不知道。五祖傳法給惠能為什麼?惠能心裡頭無一物就憑這個。神秀大師心裡面妄想分別執著還有一大堆,從他作那首偈子,猶豫了三天不敢拿出來,這就是心不清淨,我們得從這些地方細心去體會。

恭錄自 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1集2014/01/06

持戒為什麼?|淨空老法師開示

真心,體是寂靜的,相是無量智慧。寂靜是定,定生慧,慧無所不知,什麼都知道。佛法的修學就是戒定慧,不是世尊一個人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成佛都是走這條路,沒有例外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所以要曉得持戒為什麼?為得定,為寂靜。

有一些持戒的人搞錯了,戒律持得很嚴,一天到晚批評別人、輕視別人、瞧不起別人,為什麼?別人戒不如他。結果怎麼樣?結果他造罪業。持戒是要得定,定要得慧,他不能得定,不能開智慧。批評人、輕慢別人造罪業,果報都在三途,錯了。人家縱然做錯了都要原諒他,不要跟他結冤仇。你一念傲慢、一念批評,就造三途罪業。這樁事情,過去我們在台中修學的時候,老師常常警告我們。

我請他老人家講經,都是一次他就答應了,我請他講《禮記》,七次他才答應。告訴我,為什麼我不願意講?大家聽不懂,聽了也做不到,講是白講了。怕的是學這一點皮毛,傲慢心生起來了,輕視別人,那不講還好,講了之後讓他們墮到惡道去了。所以不講,不講是慈悲。

老師給我們選前面兩篇,〈曲禮〉,〈曲禮〉的內容跟《弟子規》差不多,都是講日常生活當中小事,勸我們要落實。與〈曲禮〉內容極相近的〈內則〉,我記得老師只講這兩篇,其他的沒講,連〈學記〉、〈樂記〉,老師提出來介紹個大意,沒有細說。

恭錄自 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76集2015/02/06

⭕️ 淨空老法師專集 https://www.amtb.tw
⭕️ 儒釋道文化教育 https://rsd.amtb.tw
⭕️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com

六祖惠能大师:“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是为什么?

2019-03-02 12:35 来源: 国学杂谈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经常被引用,也很容易被人误解。所以今天末学和大家简单探讨一下这句话的内涵,为避免断章取义,我们还是先看一下《坛经.般若品第二》上的原文:

若真修道人,不见时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我非自有过。

难道学佛修行,就是让我们变得没有正义感,麻木不仁,是非不分,见到坏人坏事都不闻不问了吗?难道我们看到小偷行窃,也置之不理,任他为非作歹吗?难道看到地痞流氓正在欺负一名弱女子,也置若罔闻,袖手旁观吗?难道修行就是明哲保身,装糊涂吗?

若 真 修道 人 不見 世間 過

这些问题,都是大家很容易想到的,也正是很容易被误解的地方。其实这句话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修行人连是非都分不清楚,连世间的善恶都看不到,这不成白痴了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对与错,只有一个我们用分别心分辨出来的对与错。因为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把前因后果搞明白了,我们自然就统统清楚了。学佛修道,是要我们学会反观自省,改正自己身上的错误和毛病,而不是天天盯着别人的过错。如果每天总关注别人的过错,那我们修的就不是佛道了,而是外道了。因为天天看别人的过失,就会把别人的过失转化为自己的烦恼、嗔恚,屏蔽障碍我们的自性德能,自性的智慧就流露不出来,心中所起的都是妄心、妄念,就很难有正知正见,所以我们平常认为的是非对错,往往是颠倒的。

若 真 修道 人 不見 世間 過

打个比方,末学经常看抗日电视剧,剧中人物的善恶好坏,往往就很难让人分辨清楚,有的人表面上是汉奸,与日本鬼子沆瀣一气,大家对他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到最后才发现,原来他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假汉奸;而有的人表面上看上去很爱国,说的很好听,大家都特别信任他,但却是打入我方内部的敌特分子,一看到他们背地里干坏事,我们看得都跟着着急。

这当然只是看电视剧,都是导演设计好的,作为旁观者,我们看得很清楚。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身处其中,谁是谁非,相信也未必能看得清楚。其实我们的人生经历,就如一部电视剧,回想自己多年以前的是非恩怨,自己可能都会把自己当年下的结论推翻。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的心夹杂着好恶分别、夹杂着执着妄想,看不起事实真相,所以对人物事件的评判就不会准确,很有局限性。

若 真 修道 人 不見 世間 過

我们言归正传,学佛修行,就是要观照我们的内心,调伏我们的身心,修正我们自己的错误,提高我们的觉悟和境界,什么时候把我们的心,修到清净、平等,没有分别执着了,这就差不多了,自性的智慧就会显露出来了,那时候再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看得清楚明白,就很客观了。

再说世间的是是非非。从世间法来说,如果他的言行触犯法律,自然有法律来惩罚;佛教讲因果,各人因果各人负。很多事是超出我们能力之外的,不是想管就能管得了的,本来我们就是一个老百姓,你却整天想着联合国的大事,那就有点自不量力了,只能自讨苦吃。除非你有那个能力,你也可以去竞选联合国秘书长,到时候为人类社会谋福利,这当然是好事。

若 真 修道 人 不見 世間 過

所以说,真修行人并不是没有是非观念,也不是看不到世间的是非,而是不要执着这些是非,把这些是非挂在心上,挂在嘴上,让我们从对别人是非的厌恶、喜好、嗔恨、贪爱等等情绪中解脱出来,让我们的内心恢复清净平等。要通过别人的是非对错,来反省我们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把一切外境都转化为提升我们自己的资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评论别人的是非对错上,天天计较别人的过失,这对我们修行没有一点好处。

如果我们因为看到别人的过失,而自己心生烦恼,这已经就错误了。别人犯错了,我们有没有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修行人最该反思的。

若 真 修道 人 不見 世間 過

那么修行人就不要和世间的恶人恶事做抗争了吗?当然不是了。但这种抗争,一定不能是出自私心、报复心,而是出自利益众生的菩提心,正直无私,见义勇为,除暴安良,锄强扶弱,这都是修行人最应该做的。佛教不是也有护法金刚吗?《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虽然是虚构的,不也是广受人民群众喜爱吗?还有《济公传》的济公和尚,这都说明真修行人就是要济世利人,阻止恶行,这才是慈悲心的体现。

所以说,“若真修行人,不见世间过”这句话,只是让我们不要执着别人的是非对错,而不是真的看不清是非对错,更不是让我们明哲保身,逃避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