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 竹筍 特色

說到五股,腦海中浮現的是廠房林立的工業區。但你知道嗎?五股是「綠寶石」綠竹筍的重要產區喔!五股的土壤夾雜觀音山沉積的火山灰,礦物質豐富,且海拔高度及雨量適中、日照充足,種出來的竹筍纖維柔細、多汁鮮甜,是受米其林廚師青睞的頂級食材。[註01]

五股種植綠竹筍的歷史悠久,據說從清朝開始,就有人在觀音山一帶種植。綠竹筍喜歡在潮濕、無風的環境下生長。它最怕風,因為風會讓水分蒸發快,細瘦竹枝也會被搖晃。而坑谷地形的五股,因為有觀音山擋住風,成為綠竹筍生長的絕佳環境。[註02]

在綠竹筍栽種過程中,筍農們會在密密麻麻的竹林裡幹活,不到五分鐘就會汗如雨下,所以說,每個竹筍背後都是筍農的辛苦付出。[註03] 新筍冒出時,象鼻蟲會在嫩竹鑽洞繁殖。種植有機綠竹筍,筍農不但不噴農藥,還會種地瓜葉讓蟲吃呢![註04]

5到10月長達6個月的產季,筍農每兩三天就要採收一次,[註05]採收竹筍可是大學問!筍尖曬太陽後會變綠,臺語稱為「出青」(tshut-tshenn/tshut-tshinn),是苦味的來源,因此筍農必須從土表裂縫、濕潤程度等跡象判斷,牢記田地中的出筍位置,才不會錯過採收時機。[註06]

筍農還擁有祖先留下的智慧,圓月彎刀。因地下埋著火山石,挖竹筍時用小彎刀慢慢掘開,看到竹筍才割下去,可以避免挖到石頭。因為長柄鋤頭容易傷害竹子的生長點,用小彎刀慢慢割,採收的速度雖然比不上長柄鋤頭,但可以確保竹子繁殖。[註07]

綠竹筍美味要訣是新鮮,竹筍採收後還是會進行呼吸作用,溫度高,呼吸速率快,就會消耗綠竹筍的糖分,因此冷藏保鮮非常重要。採收後的綠竹筍,筍農會泡在冰水中,或是採用帶土的乾式冷藏,以保持竹筍的鮮度。[註08]

綠竹筍是五股農民的經濟來源,也發展出竹編織業等文化。位於旗竿湖的綠竹社區,以綠竹筍產業進行社區營造,居民們無償撥用土地、出錢出力,打造了魚菜共生的「綠竹桃花源」,也將五股綠竹筍友善環境的品牌形象推廣到全臺。 [註09]

五股區農會協助筍農自產自銷,推廣優質的綠竹筍,每到產季時都會設置綠竹筍晨間直銷中心,讓筍農、筍販直接交易,也讓在地居民們,能夠買到新鮮的竹筍。如果到五股,不妨來一趟直銷站,購買當地新鮮的農產品吧![註10]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與農糧署北區分署合作,於每年6月份舉辦「北部地區優質安全綠竹筍評鑑」,評選出冠、亞、季軍,以及甜筍王與優良獎等高品質的綠竹筍。評選項目包含外觀色澤、柔嫩度、糖度,所有參賽者都要將綠竹筍送到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進行農藥殘留檢測,獲選的綠竹筍都會是品質優異的安心好筍。

綠竹筍保存期限短,以鮮食為主,為了延長綠竹筍的美味,會將綠竹筍加工成真空筍,以高溫蒸氣殺菁煮熟後,用真空包裝再予以冷藏,可以延長保存時限。此外,五股區農會還將綠竹筍製作成筍乾,以讓大家品嚐綠竹筍的美味![註12]

臺北市 新北市 基隆市 新竹縣 臺中市 雲林縣 臺南市

夏季竹筍三劍客 - 麻竹筍、綠竹筍、烏殼綠竹筍

夏日來盤沙拉涼筍,真是開胃又消暑!但你知道你吃的是什麼筍嗎?好吃的竹筍又要如何挑選?快來看看!

綠 竹筍 特色

農百科

在台灣真是太幸福了!竹筍種類多,一年四季都吃得到竹筍,無論涼拌、燉湯、快炒、滷肉都十分可口,而且熱量低、纖維高、水分多,又含維生素B1、B2、C、鈣、鉀、磷、鐵等營養素,是許多人喜愛的食材。

竹筍是竹子地下莖長出的嫩芽,夏季常見的竹筍有麻竹筍、綠竹筍、烏殼綠竹筍。其中體型最大者為「麻竹筍」,外形筆直、呈圓錐狀,筍殼略帶淡綠黃色,肉質較粗、纖維多,適合切片煮湯、切絲快炒、醃製醬筍,或曬成筍乾另做其他料理。麻竹筍主要產地為雲林、台中、南投、嘉義等地,發筍期在4~10月。

「綠竹筍」外表稍彎曲,形似牛角,筍殼偏黃色,肉質細嫩鮮甜,常涼拌食用。產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區,包含台北、新北、基隆、桃園、新竹;南部產地則有台南、屏東。綠竹筍的發筍期為4~10月,盛產期5~7月。

「烏殼綠竹筍」因外殼呈綠黑色、帶黑色絨毛而得其名;它的外型及口感與綠竹筍相似,但體型較大些,發筍期早一個月,以雲林、嘉義種植為多;涼拌、快炒、煮湯都是合適的料理方式。

農特選

好吃的綠竹筍怎麼挑?

掌握「四有四無」原則。四有為竹筍有形、筍殼有緊、纖維有細、筍底有白;四無為無出青、無漂白、無受損、無臭味。

◆四有:
1. 竹筍有形:體型肥短、呈牛角形為佳。竹筍基部寬大,表示筍肉肥厚、可食比例高;而竹筍基部直徑與長度比例4:5、重量約300~400公克、筍身微彎者,多半為品質高的上筍。
2. 籜葉有緊:筍殼最上方的部位稱作籜(音拓)葉,籜葉的開張程度可看出竹筍新鮮度。籜葉與竹筍緊密者,代表筍肉細嫩;籜葉越開者,代表筍肉組織越老化。
3. 纖維有細:用手摸竹筍底部,觸感柔滑者為嫩筍,粗糙者則表示已纖維化。
4. 筍底有白:觀察竹筍底部顏色,嫩白者較新鮮;變黃變深者則表示已放一段時日。

◆四無:
1. 無出青:宜挑筍身不綠的竹筍。竹筍出土後,因要進行光合作用,而產生葉綠色,筍殼變綠色,稱為「出青」,出青的竹筍具苦味,所以有些農友會趁天還沒亮時進行採收,或利用稻草、塑膠布覆蓋於竹筍上,讓竹筍曬不到太陽。
2. 無漂白:少數不肖業者會將竹筍漂白以增加賣相與保存時間,如果看到竹筍顏色死白,或整支竹筍白得非常一致,應避免選購。
3. 無受損:無論是採收時割傷或蟲鼠咬傷,傷痕處和附近都會硬化,需切除後再進行料理。
4. 無臭味:竹筍若使用不乾淨的水清洗或浸泡過久,容易產生臭味。

綠 竹筍 特色

(圖/臺北市休閒農業資訊入口網)

農體驗

想要採筍、買筍、吃筍的人不愁找不到管道,許多縣市舉辦竹筍相關活動,例如台北市政府與多區農會、筍農合力規劃的「台北市綠竹筍季」,讓民眾在農民市集就能買到當天現採的新鮮竹筍。

熱門的「綠竹筍饗宴」聘請名廚烹調多樣筍香菜餚,很快就被搶訂一空;「綠竹筍園一日農夫生態體驗」則吸引親子族報名,不但能親自挖竹筍、手作各種DIY,還能大啖竹筍餐。

其他近年舉行的竹筍活動統整如下,歡迎鎖定農業易遊網,獲得最新活動訊息:http://bit.ly/2JPDJQN

綠 竹筍 特色

(圖/臺北市休閒農業資訊入口網)

綠竹筍食譜

【好食材】台灣綠竹筍,甜脆細嫩冠夏蔬

by | 5 月 20, 2020 | 食 |

綠 竹筍 特色

台灣全年都有竹筍產出,綠竹鮮筍纖維細緻、甜嫩多汁,適合涼拌、煮湯、滷煮、炒拌等多樣性烹調,因此喜食者眾,堪稱台灣夏季最具代表性的蔬菜之一。

每年5至10月更是筍類盛產期,眼尖的讀者們逛市場時不難發現,蔬菜攤上早已出現大大小小的竹筍身影:

身材瘦長、筍殼帶深棕斑點的桂竹筍最早現身,接著是體型壯碩、呈尖錐狀的麻竹筍,而身形彎如牛角、筍殼呈淡黃色的綠竹筍在5月中下旬翩然登場。

台灣7成綠竹筍產地分布於新竹以北,新北市更是全台綠竹筍種植面積最大的縣市,主要產區為八里、五股、三峽,其次為新店、深坑、平溪、泰山、林口,而台北市的木柵區、士林區、北投區和內湖區亦有種植。

儘管風土各異的產區產出的綠竹筍特色有別,但「挑選上品、趁鮮烹調」的賞味原則卻是一致。

綠 竹筍 特色

殼金黃、彎牛角,上筍細甜最金貴

大啖綠竹筍前要先學會挑筍,綠竹筍就外觀可概分為上筍、中筍和下筍3個等級。

品質最好的上筍,筍殼略帶金黃色,筍身彎曲如牛角,長度約約一個成人手掌伸直。上筍甜度最高、入口幾無纖維感,適合做涼筍沙拉品嘗原味,市場價格也最高。

中筍長度大於上筍,曲線也不似上筍彎曲,筍尖甚至已有因露出土壤、接觸光線而產生綠色的「出青」現象,因此容易帶有苦味,但脆度還是不錯,滾水煮30分鐘即可將苦味去除,適合拿來煮湯。

而錯過清晨的黃金採收期,筍殼「出青」明顯的綠竹筍則為下筍,筍身筆直、瘦長,下筍的纖維感最明顯,因此適合用來做滷、燉等需長時間烹煮的料理,價格也相對便宜些。

綠 竹筍 特色

筍性偏涼勿貪多

綠竹筍採後收仍持續老化,因此買回家應立即處理以保持甜度與口感。若要做涼筍沙拉,煮時需連殼冷水下鍋,待水滾後轉中小火續煮30至40分鐘,煮好後整鍋連水一起放涼、冷藏保存,吃時再去殼切滾刀塊,如此可保持竹筍甜度不流失。講究一點還可比照餐廳做法,在水裡加些生米和筍子一起煮,據說能讓筍肉質地更加細緻、爽脆。

若煮綠竹筍湯則將筍子去殼,以刀削方式切成薄片,同樣冷水下鍋,煮滾後轉中小火煮熟即可,中途切記勿開蓋,如此可確保筍子快熟且無苦澀味。

要提醒的是,綠竹筍雖是低脂、高纖、低熱量的健康蔬菜,但中醫認為竹筍屬性寒涼。脾胃虛弱、手腳容易冰冷的人以及月經期間的女性都不宜多食。而其鉀含量偏高,腎功能不健全的人每餐食用量也不宜超過100公克,以免造成腎臟負擔。

Text╱邱俊智

Photo╱邱俊智

延伸閱讀:【好食材】宜蘭薺菜,翠綠春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