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中國 損失

  • 陳岩
  • BBC中文記者

2022年2月18日

中美貿易戰,中國 損失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中美在2020年初簽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到期。中國當時承諾在2020年和2021年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和服務。

2月7日,美國統計局稱,去年美國對華商品貿易逆差擴大450億美元,上漲14.5%,至3553億美元,是2018年以來最大逆差。

與此同時,中美在2020年初簽訂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到期。美國官員稱,中國未能履行協議中的承諾,即在2020年和2021年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和服務。

承諾下,中國對美貿易順差不但不降,反而飆升。有分析稱, 中美可能啟動新一輪貿易磋商。美國商會則表示,如果磋商失敗,拜登政府將考慮一系列選項,包括可能導致新關稅的新貿易調查。

然而, 專家稱2018年開打的中美貿易戰改變了兩國貿易發展的路徑,拜登上台後依然沿此路徑前行,但新的貿易戰並不符合美國最大利益。 同樣, 北京似乎也無意接招。

  • 中美貿易戰:拜登的新戰役和新武器
  • 中美貿易協議:贏家和輸家都有誰
  • 中美貿易戰:五個問題看懂第一階段協議重點
  • 中美貿易戰時間軸:一場逐漸升溫的持久戰

「2000億美元,中國一點兒也沒買」

2018年,美國時任總統特朗普利用該國的「301法案」,對中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國隨即用高關稅反擊,隨著雙方不斷加碼,關稅最終幾乎涵蓋所有商品。

2020年初,中美兩國坐下談判,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按照協議,中國承諾2020和2021兩年,將在2017年的基礎上(1512億美元)額外購買2000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鮑恩(Chad P. Bown)向BBC中文表示,按照協議,中國應該在過去兩年購買總共5024億美元美國商品和服務,最終中國購買了2888億美元,只完成了57%。

鮑恩曾在奧巴馬時期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擔任高級經濟學家,主攻國際貿易和投資。

他說, 這意味著中國平均每年購買1444億美元,甚至沒有達到2017年的採購水平,至於那額外的2000億美元,「中國最後一點兒也沒有買」。

鮑恩解釋,責任不在拜登政府,中國購買的節奏從來都滯後,2020年上半年完成了當年目標的54%,但到年底僅完成59%,而2021年的採購目標甚至比2020年還要高60%。「中國根本追不回來」。

為何中國未能完成採購目標?

從數據來看,鮑恩分析,製造業作為重中之重,佔2017年美國對華出口的44%,但中國僅完成該領域採購目標的59%,因為其中極為重要的汽車和飛機,都表現差勁。

汽車在特朗普的貿易戰中備受打擊。福特汽車曾表示,額外施加的鋼鋁關稅,使其成本驟升10億美元,削弱出口競爭力;而特斯拉等廠商則將本該出口中國的產能轉移出美國來規避關稅,進一步降低美國汽車出口中國的能力。

飛機及配件表現則更糟,僅完成協議中目標的18%。原因是兩起波音737Max墜機事故後,中國對該型號下達採購禁令,直到2020年末才解除。但禁令解除後也未見來自中國的新訂單。

此外,服務業作為美國對華出口的第二大部分,佔比37%,在新冠疫情之下受到嚴重影響。

鮑恩介紹稱,可以說貿易協議中關於服務業出口是最合理的,目標沒有過高,也未受關稅影響。但新冠打擊下僅完成52%,其中佔比過半旅遊業萎縮幾乎九成,教育業也因為赴美留學生下滑而萎縮。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高級講師袁志樂向BBC中文表示,2020年,中國經歷了疫情高峰,國內需求大幅減少,影響了消費品進口,包括來自美國的產品。

「疫情也導致國際貿易中供應鏈的中斷,物流能力受限,特別是海運,這使進口美國製成品更佳困難,也更昂貴。」袁樂志表示。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製造商受到了關稅的影響。

沒人想打卻很可能打?

中國未兌現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採購承諾,有觀點認為下一步兩國將密集磋商。

這並非空穴來風。去年10月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在一次演講中披露,她將尋求與中國副總理劉鶴會晤,檢討中國未能遵守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情況,包括未足額購買美國商品。

今年1月13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表示,目前雙方經貿團隊保持正常溝通。

2月1日,戴琪在一個線上論壇發言稱,美國正試圖與中國建立「穩定的關係」,但兩國貿易關係目前「正處於困難階段」。對於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戴琪聲稱「尚未取得成果,中國沒有達到該協議定下的目標」,她的團隊「正與中國進行積極交涉和磋商」。

上周,美國商會國際事務負責人布瑞連特(Myron Brilliant)表示,如果磋商失敗,拜登政府將考慮一系列選項,包括可能導致新關稅的新一輪貿易調查。

換言之,如果中美不能達成新的協議,彌補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失敗,貿易戰有可能重啟。

然而,從各方表態來看似乎沒人想要一場新的貿易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近期回應稱,「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貿易戰沒有贏家。」

美國政府也在實際上放鬆關稅壁壘。戴琪曾表示,她將批准把某些中國進口產品排除在美國懲罰性關稅之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美國企業面臨的壓力,未來可能還會啟動更多排除程序。這些關稅往往由美國公司支付,因此有時會損害美國的經濟利益。

此外,袁志樂認為,美國不想同中國打貿易戰的原因還在於,兩國需要在不同的全球問題上合作,包括全球變暖和一些地緣政治衝突。

「另一個短期因素是,貿易戰可能會使美國目前的高通脹率惡化,也會損害美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在貿易戰中徵收的關稅意味著美國進口商、製造商和最終的消費者面臨更高的成本。」

對此,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曾表示,降低關稅將產生「抑制通脹」的效果。而調整對華關稅將有助於緩解通脹壓力。

至於美國企業,鮑恩說,「美國企業連特朗普政府發起的第一輪貿易戰都不想要,所以他們不想再來一場貿易戰。」

拜登的貿易戰

雖然沒人想要一場新的貿易戰,但並不意味著它完全不可能。

「多數情況下,雙邊貿易都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沒有國家想停止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袁志樂解釋,然而,有時貿易戰不是目的,而是實現更高層面國家戰略的手段。與特朗普相比,拜登政府領導下的中美之間的潛在貿易衝突將更加複雜和難以解決。比如,人權、環境和技術競爭以及國家安全,將出現在貿易談判中。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圖像加註文字,

2012年2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和美國副總統拜登在洛杉磯。

這意味著,新貿易戰的打法可能不同。2018年貿易戰開打後,逐漸成為特朗普外交領域的「主菜」,其他「配菜」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損害「主菜」的表現。因此,當2019年香港抗議示威如火如荼之時,特朗普一度保持距離,彼時正值中美貿易談判。

此後,特朗普對華政策迎來一輪轉變。

新冠疫情肆虐後,特朗普任內經濟成績被快速抹平。在疫情造成的經濟損失面前,貿易戰帶來的政治利益幾乎不值一提。特朗普話鋒一轉,開始高調批評中國為病毒全球傳播的禍首,並在經濟、外交、科技、人權等所有領域全面對華施壓。

在拜登時代,人權問題和地區安全可能將取代貿易,成為這位民主黨總統對華政策的「主菜」,同時改變特朗普時代對盟友和對手「全面開火」的策略,減少針對盟友的關稅,集中壓力對付中國。

鮑恩認為,美國政策制定者在尋求對話新策略,首現就是與盟友合作,比如歐盟,美歐可以共同確定中國哪些做法對他們的代價最大,然後形成最終與中國的談判條件。

袁志樂表示,中國崛起一直是美國政治家和普通民眾的主要關切,特別是兩國在科技領域的競爭可能使貿易談判更加困難。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可能被用來保護美國在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與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政府渴望與其他國家合作對抗中國的崛起。

「如果中國和美國盟友之間的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美國也可能採取更強硬的立場,這將導致一場新貿易戰。」袁志樂稱。

  • 陈岩
  • BBC中文记者

2022年2月18日

中美貿易戰,中國 損失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中美在2020年初签订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到期。中国当时承诺在2020年和2021年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

2月7日,美国统计局称,去年美国对华商品贸易逆差扩大450亿美元,上涨14.5%,至3553亿美元,是2018年以来最大逆差。

与此同时,中美在2020年初签订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到期。美国官员称,中国未能履行协议中的承诺,即在2020年和2021年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

承诺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但不降,反而飙升。有分析称, 中美可能启动新一轮贸易磋商。美国商会则表示,如果磋商失败,拜登政府将考虑一系列选项,包括可能导致新关税的新贸易调查。

然而, 专家称2018年开打的中美贸易战改变了两国贸易发展的路径,拜登上台后依然沿此路径前行,但新的贸易战并不符合美国最大利益。 同样, 北京似乎也无意接招。

  • 中美贸易战:拜登的新战役和新武器
  • 中美贸易协议:赢家和输家都有谁
  • 中美贸易战:五个问题看懂第一阶段协议重点
  • 中美贸易战时间轴:一场逐渐升温的持久战

“2000亿美元,中国一点儿也没买”

2018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利用该国的“301法案”,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中国随即用高关税反击,随着双方不断加码,关税最终几乎涵盖所有商品。

2020年初,中美两国坐下谈判,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按照协议,中国承诺2020和2021两年,将在2017年的基础上(1512亿美元)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鲍恩(Chad P. Bown)向BBC中文表示,按照协议,中国应该在过去两年购买总共5024亿美元美国商品和服务,最终中国购买了2888亿美元,只完成了57%。

鲍恩曾在奥巴马时期的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担任高级经济学家,主攻国际贸易和投资。

他说, 这意味着中国平均每年购买1444亿美元,甚至没有达到2017年的采购水平,至于那额外的2000亿美元,“中国最后一点儿也没有买”。

鲍恩解释,责任不在拜登政府,中国购买的节奏从来都滞后,2020年上半年完成了当年目标的54%,但到年底仅完成59%,而2021年的采购目标甚至比2020年还要高60%。“中国根本追不回来”。

为何中国未能完成采购目标?

从数据来看,鲍恩分析,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占2017年美国对华出口的44%,但中国仅完成该领域采购目标的59%,因为其中极为重要的汽车和飞机,都表现差劲。

汽车在特朗普的贸易战中备受打击。福特汽车曾表示,额外施加的钢铝关税,使其成本骤升10亿美元,削弱出口竞争力;而特斯拉等厂商则将本该出口中国的产能转移出美国来规避关税,进一步降低美国汽车出口中国的能力。

飞机及配件表现则更糟,仅完成协议中目标的18%。原因是两起波音737Max坠机事故后,中国对该型号下达采购禁令,直到2020年末才解除。但禁令解除后也未见来自中国的新订单。

此外,服务业作为美国对华出口的第二大部分,占比37%,在新冠疫情之下受到严重影响。

鲍恩介绍称,可以说贸易协议中关于服务业出口是最合理的,目标没有过高,也未受关税影响。但新冠打击下仅完成52%,其中占比过半旅游业萎缩几乎九成,教育业也因为赴美留学生下滑而萎缩。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决策科学与企业经济学系高级讲师袁志乐向BBC中文表示,2020年,中国经历了疫情高峰,国内需求大幅减少,影响了消费品进口,包括来自美国的产品。

“疫情也导致国际贸易中供应链的中断,物流能力受限,特别是海运,这使进口美国制成品更佳困难,也更昂贵。”袁乐志表示。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制造商受到了关税的影响。

没人想打却很可能打?

中国未兑现第一阶段贸易协议采购承诺,有观点认为下一步两国将密集磋商。

这并非空穴来风。去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在一次演讲中披露,她将寻求与中国副总理刘鹤会晤,检讨中国未能遵守第一阶段贸易协定的情况,包括未足额购买美国商品。

今年1月13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目前双方经贸团队保持正常沟通。

2月1日,戴琪在一个线上论坛发言称,美国正试图与中国建立“稳定的关系”,但两国贸易关系目前“正处于困难阶段”。对于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戴琪声称“尚未取得成果,中国没有达到该协议定下的目标”,她的团队“正与中国进行积极交涉和磋商”。

上周,美国商会国际事务负责人布瑞连特(Myron Brilliant)表示,如果磋商失败,拜登政府将考虑一系列选项,包括可能导致新关税的新一轮贸易调查。

换言之,如果中美不能达成新的协议,弥补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失败,贸易战有可能重启。

然而,从各方表态来看似乎没人想要一场新的贸易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近期回应称,“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贸易战没有赢家。”

美国政府也在实际上放松关税壁垒。戴琪曾表示,她将批准把某些中国进口产品排除在美国惩罚性关税之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企业面临的压力,未来可能还会启动更多排除程序。这些关税往往由美国公司支付,因此有时会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

此外,袁志乐认为,美国不想同中国打贸易战的原因还在于,两国需要在不同的全球问题上合作,包括全球变暖和一些地缘政治冲突。

“另一个短期因素是,贸易战可能会使美国目前的高通胀率恶化,也会损害美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在贸易战中征收的关税意味着美国进口商、制造商和最终的消费者面临更高的成本。”

对此,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曾表示,降低关税将产生“抑制通胀”的效果。而调整对华关税将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至于美国企业,鲍恩说,“美国企业连特朗普政府发起的第一轮贸易战都不想要,所以他们不想再来一场贸易战。”

拜登的贸易战

虽然没人想要一场新的贸易战,但并不意味着它完全不可能。

“多数情况下,双边贸易都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没有国家想停止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袁志乐解释,然而,有时贸易战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更高层面国家战略的手段。与特朗普相比,拜登政府领导下的中美之间的潜在贸易冲突将更加复杂和难以解决。比如,人权、环境和技术竞争以及国家安全,将出现在贸易谈判中。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2012年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和美国副总统拜登在洛杉矶。

这意味着,新贸易战的打法可能不同。2018年贸易战开打后,逐渐成为特朗普外交领域的“主菜”,其他“配菜”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损害“主菜”的表现。因此,当2019年香港抗议示威如火如荼之时,特朗普一度保持距离,彼时正值中美贸易谈判。

此后,特朗普对华政策迎来一轮转变。

新冠疫情肆虐后,特朗普任内经济成绩被快速抹平。在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面前,贸易战带来的政治利益几乎不值一提。特朗普话锋一转,开始高调批评中国为病毒全球传播的祸首,并在经济、外交、科技、人权等所有领域全面对华施压。

在拜登时代,人权问题和地区安全可能将取代贸易,成为这位民主党总统对华政策的“主菜”,同时改变特朗普时代对盟友和对手“全面开火”的策略,减少针对盟友的关税,集中压力对付中国。

鲍恩认为,美国政策制定者在寻求对话新策略,首现就是与盟友合作,比如欧盟,美欧可以共同确定中国哪些做法对他们的代价最大,然后形成最终与中国的谈判条件。

袁志乐表示,中国崛起一直是美国政治家和普通民众的主要关切,特别是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可能使贸易谈判更加困难。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可能被用来保护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与特朗普不同的是,拜登政府渴望与其他国家合作对抗中国的崛起。

“如果中国和美国盟友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美国也可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这将导致一场新贸易战。”袁志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