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自理 托 嬰

自理能力,是指憑自己的能力即能獨立完成的事項。別看0〜3歲的孩子年紀小,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自發性地表現出照顧自己的能力,如伸手忙扶奶瓶、自行以湯匙進食、喝水、主動表達尿布濕了要換或想「噓噓」等等。

父母若能適時從旁協助、引導,陪著孩子反覆嘗試練習,使基本能力更加純熟與進步,不僅為自己奠定深厚的發展基礎,也就此養成足以陪伴一生的良好生活習慣,他們將更有信心面對日後的種種挑戰,發揮更多更好的能力!「命好不如習慣好」, 想要有好習慣,請從自理能力的養成開始吧!

如果父母把滿兩歲的孩子送進幼幼班,你會發現,同樣年紀的孩子,有的已經能夠獨立進食、自行如廁、穿脫衣物及鞋襪等,有些卻還需要老師幫忙餵飯,陪著如廁、協助穿衣穿鞋等,能力差異之大,令人好奇「為何有的孩子能力這麼好?」其實答案很簡單,「小孩有練過喔」,而且是從小就開始練習!誠如法國文學家大仲馬說:「每一個重複的動作都會形成一種習慣,重複的次數愈多,動作也就愈加熟練了。」

父母照顧周到‧壓抑幼兒發展

基本自理能力的產生很自然,只是需要父母願意放手給機會!但父母常以為小孩什麼都不會,需要百般呵護,錫安托兒所所長鐘曉玉表示,「孩子的能力永遠超乎我們的想像」!基於生存需求,出生三個月內的baby都能伸手幫忙扶奶瓶,她強調,如果一般孩子連自己抓握奶瓶的能力都沒有,其他能力將不知從何而來!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蔡沛潔也說,不自己動手吃飯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長久下去,缺少持續做某件事的能力,進而出現不負責任的態度。

恩主公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暨早療中心職能治療師黃綺虹指出,愈來愈多沒有明確病因的孩子出現發展遲緩的問題,而且以同年紀的孩子相比,能力好(依據制式評量)的比起發展遲緩的差距愈拉愈大;同為職能治療師的蔡沛潔也說,為自理能力發展遲緩的孩子做評估,往往發現不少個案是媽媽平常從頭做到尾,而阻礙孩子的學習所致。

養成關鍵期就在零到三歲

為何自理能力應從小養成?鐘曉玉所長說,因為孩子的一切能力正在發展中,對於每件事都感到好奇,什麼都想要「自己來」,父母此時若抱持正向、鼓勵的態度,讓他嘗試,無形中,刺激腦神經的發展,讓細胞更活絡、連結度更佳,學習效果更明顯!她引用義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的教育主張,強調動作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從操作中學習,以培養其責任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黃綺虹治療師說,孩子在三歲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每天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基本自理能力!錯過學習黃金期,一樣的活動內容,就從有趣的遊戲變成規律枯燥的「療育課程」!她補充,平常做任何事,只要安全無虞,父母都可帶著還是baby的孩子邊做,邊說給他聽,等到他有能力想做時,「已經不是全新的才藝」,很快就能進入狀況。

孩子的每一天‧都是學習日

自理能力的學習再自然不過,每一天都是他學習的日子,每一件事都值得學習,而主要照顧者就是最好的老師!蔡沛潔治療師提醒父母,訓練是在平時養成,而不是臨出門前才要求孩子展現能力。

高雄縣保母協會理事長吳鳳雀說,折衣服、折棉被、揀菜等都是一種學習!如孩子睡起來時,會請他把被子、枕頭放回「原來的家」,剛開始,孩子雖然只會用塞的,但卻慢慢養成收拾的習慣,一段時間後,她再教孩子如何拉著棉被的四個角練習折被子。甚至吃飯時,也有讓孩子發揮能力的空間,如幫忙鋪報紙、擺餐具和搬椅子等。

吳鳳雀理事長提醒,父母不要搶著做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如家事,是大人的「工作」,卻是孩子的「遊戲」,從遊戲中學習,既自然又快樂無壓力,學習起來更具效果。鐘曉玉所長則補充,「在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過程中,會把『舊經驗』加上『新方法』,用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持續累積就是一種能力!」

支持的態度‧優秀的能力

很多父母會因為心疼而捨不得讓孩子做能力所及之事,甚至擔心孩子做不到,所以事事代勞,對此,受訪專家皆表示「現代的父母真的做太多,也想太多了!」孩子要的是練習機會,鐘曉玉所長說,「新聞真該多報導一些年紀很小的孩子,因環境之故而必須照顧長輩及弟妹的故事,讓父母知道其實孩子的潛能無限。」吳鳳雀理事長表示,孩子終究要離開父母,進幼兒園、上小學……,一切還是要要靠自己,如果在零到三歲時,多花點耐心和時間為他打底,根本不用擔心孩子做不來!

希望孩子從小養成良好自理能力,首先,父母必須調整心態,全力支持孩子練習,否則只怕一輩子要當孩子的「老媽子」!

心態1 不怕髒

「因為怕弄得很髒,所以,不讓孩子自己吃飯」、「怕弄髒地毯、床墊,包尿布比較省事」,蔡沛潔治療師指出,父母怕髒而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未來要付出的代價恐怕更大!髒,只是孩子學習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副產品,是有時間性的,很快就會過去,重點是能力養成後,就不會弄髒了。想想,一歲多開始練習自己吃飯,即使花上半年時間,也還不到兩歲,孩子就能獨立進食,帶他出去喝喜酒,父母也能好整以暇的享受佳餚,是多麼讓人羨慕的事。

心態2 給機會

對一般的孩子來說,都具有基本自理能力,只是能力熟練與否。黃綺虹治療師說,「動作需要練習才會熟練」,父母若能多給孩子機會練習,假以時日必有所成!視孩子的能力發展程度,製造機會讓他幫忙,孩子會很樂意做的!或是當孩子提出「我自己做」時,不要輕言拒絕,讓他試試,頂多再花點時間善後。當孩子內心的熱情被點燃,會加速他更努力主動的多方學習。她提醒,由祖父母或外傭帶養的孩子,更需要製造讓孩子自己動手做的機會。

心態3 放寬標準

吳鳳雀理事長說,孩子不是大人,當然不能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剛開始一定做不好,她以一個七、八個月大的孩子為例,他想抓盤子裡的小饅頭吃,因抓不到,改用舔的方式而吃到了。這樣如狗般的吃法可能會讓大人覺得「不好」,不過,孩子用手拿不到時,會想辦法以達到目的,何嘗不是「能力」,日後,他還是一樣學會用手抓取、用湯匙的能力。她說,此階段的孩子發展重點在於「想做」、「願意做」,即使孩子吃飯掉滿地,你也可帶著他數數吃飯時掉落的飯粒有幾顆,只要一次比一次少,就是進步!

心態4 耐心

鐘曉玉所長說,「能力需要時間蘊釀,偏偏現代父母最缺的就是時間!」一次做不好,就再做一次給孩子看,直到會為止,而非不給時間練習,但孩子做不好又給予責罵,幾次下來,孩子的熱情和自信心也被消磨殆盡,不想再練習了。現代父母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快一點」,卻沒想過孩子正在學習中,動作步調本來就比慢,父母何不放慢自己的腳步,陪著孩子慢慢練習,或許你會發現,緩慢中,原來有你錯過好久的風景!

心態5 恆心

自理能力中有好多是每天定時要做的事,如刷牙、洗手與如廁等衛生習慣,這些都要在進行能力養成的同時,還要持之以恆地做,讓孩子意識到這些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才能逐漸內化成為習慣,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父母不說,孩子就不自己做。當成了習慣後,孩子就不再需要父母追在後面扯著嗓子問「你做了沒?」,也有助建立更為融洽的親子關係。

心態6 鼓勵

不論孩子做得好不好,只要有雛形,就不忘給個鼓勵,鐘曉玉所長說,「適時的讚美會給孩子無比的信心」,一句「你好棒」或一個擁抱,讓孩子有了「因為我很棒」的想法,即足以驅使他為下一次更好的表現而努力。黃綺虹治療師則說,「鼓勵能給孩子安全感」,安全感足夠的孩子才有機會發揮更大的能力,尤其在邊做邊鼓勵的互動下,孩子一定做得更好!

編號1040901號
第七類別:嬰幼兒生活、環境及學習
本文摘自 親子雜誌

生活自理 托 嬰

DOI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簡稱,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華藝DOI註冊中心 ( doi.airiti.com ) 。

生活自理 托 嬰

ACI:

數據來源:Academic Citation Index,簡稱ACI
臺灣地區最大的引用文獻資料庫,目前收錄臺灣地區所出版的人文學、社會學領域學術期刊,穩定出刊中的期刊總量約400種,若包含已收錄但後續停刊的期刊,總期刊量超過500種,每年定期公布收錄期刊的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等指標給大眾,並可提供專家學者免費進行學術研究使用。

影響指數(Impact Factor):某一期刊前兩年產出的論文,在統計年平均被引用的次數。
公式:(前兩年發表論文在統計年的被引用次數)÷(前兩年論文產出論文總篇數)
例如:2010年之影響係數(2011年呈現)
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15篇,2009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20次
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16篇,2008年A期刊產出論文在2009年被引用30次
→ 2010年的影響係數 =(20+30)÷(15+16)≒1.61

生活自理 托 嬰

什麼是預刊文章?

為提供讀者最前線之學術資訊,於期刊文獻獲同意刊登後、紙本印製完成前,率先於網路線上發表之文章即為預刊文章。預刊文章尚未有卷期、頁次及出版日期資訊,但可藉由DOI號識別。DOI號是文獻的數位身份證字號,不論預刊或正式出版皆不會改變,讀者可點擊DOI連結,或於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連結到文獻目前最新版本。

如何引用預刊文章?

請使用預刊文章的線上發表日期及DOI號來引用該篇文獻。

引用範例(視不同引文格式規範可能有所差異):

作者姓名。文章篇名。期刊名稱。YYYY/MM/DD線上預先發表。

doi:DOI 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