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豬公零食由來

大豬公零食由來
大田海洋食品曾生產不添加食用色素的白色大豬公,但銷情並不理想,也許回憶裡的那片鮮紅奪目的大豬公,才是當年大家為之瘋狂的海味零嘴!(圖/大田海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1960年代,相對豬肉來說,魚肉容易取得,而且營養價值高,只可惜孩子怕被魚刺噎到而不願食用,於是大田海洋食品公司創辦人田旺欉靈機一動,想到用魚肉來製作可口的休閒零食,就是你我熟悉的「大豬公」的由來。

採訪.撰文=嚴永龍

在眾多古早味零嘴裡,大豬公可能是最令人好奇的懷舊零食。為什麼一塊紅咚咚的魚干要稱為大豬公?是因為口感與豬肉一樣嗎?還是形狀酷似豬肉乾?你我心裡對大豬公都會有種種疑問,但毋庸置疑的是,大豬公帶來的味覺體驗非同一般,明明是辣辣鹹鹹的魚味,卻有獨特的濕潤口感,忍不住吃完一片再一片!

源於60年代老台北的營養零嘴 小包裝大豬公廣受學生歡迎

大豬公使人吃不停口的美味魔力,源於西元1963年的老台北,當年台灣仍在艱辛建設之中,經濟相當匱乏,一般老百姓除了逢年過節,很少吃到牛、豬和雞等肉類。大田海洋食品公司創辦人田旺欉原本在宜蘭經營雜貨店,剛到台北打拚事業。他作為人父,極其重視孩子們的健康,希望小朋友可以攝取足夠的營養。在那段時期,魚肉相對容易取得,而且營養價值高,只可惜孩子經常怕被魚刺噎到,於是田旺欉靈機一動,想到用魚肉來製作可口的休閒零食。

早期休閒食品不多,田旺欉觀察到台灣市場對零嘴的需求大於供給,便用魚漿製作全新的休閒食品,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大豬公」。另1款則是「海底雞」,同樣用魚漿作為主要食材,不過在調味料的使用上有所差異。田旺欉除了負責生產端,亦要擔任商品批發的角色,開著一台「發財車」(商務用小型卡車)親自運送到各處販售。為了分攤風險,他的「發財車」上不只有大豬公和海底雞,還兼售糖果和餅乾。

大豬公零食由來

大豬公源於1963年的台北,由大田海洋食品公司創辦人田旺欉自行研發製作,並運送到各處到各處販售。(圖/大田海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那為什麼這2款魚漿製品要以豬、雞來命名呢?首先,70年代的食品業仍在少數,產品種類有限,魚肉製的零嘴在當時的社會是非常創新的食品,台灣人較難接受,其次是對於平常吃不到牲畜的民眾,食用大豬公和海底雞,或可獲得心理上的平衡。最初的大豬公是在俗稱「柑仔店」的傳統雜貨店裡整罐販售,1罐共320片,亦有僅售1元的小包裝大豬公,常見於學校福利社,深受廣大學生的歡迎。

大豬公零食由來

最初的大豬公是在俗稱「柑仔店」的傳統雜貨店裡整罐販售,1罐共320片。(圖/大田海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從大豬公開拓古早味系列 產銷分離邁向現代品牌之路

由於大豬公口味獨特,讓人愛不釋手,在傳統雜貨店的銷情漸趨穩定,其後更推出芝麻鐵板燒、蒙古烤肉等古早味經典產品。然而,台北天氣陰晴不定,無法將魚干曬乾,田旺欉幾經思量,決定南遷至高雄市做全省批發傳統市場。他的生意越做越大,1987年在屏東里港蓋建工廠,同年另成立家田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專責國際推廣及行銷。大田食品採用產銷分離的模式,逐步轉型為現代品牌。

大田海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李娟娟表示,當年屏東有1家高爾夫球具供應商,名為「大田精密工業」,為免民眾混淆,大田食品遂於1989年更名為大田海洋食品。就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田旺欉卻不幸罹患癌症,及至1992年病逝,公司交由其弟田喬方輔助經營。

MIT魚干產品外銷亞洲各地 大田海洋建立多元海味零嘴體系

1993年,在公司效力已久的李娟娟晉升總經理,接管大田海洋食品的業務,推動產品系列的改革。李娟娟就讀服裝設計,不但點子多多,亦具備敏銳的國際觸覺。她留意到日本的魚介加工品市場已相當成熟,大田海洋食品又有魚肉深加工製品的實力基礎,與日本廠商不相伯仲,便有了外銷自家產品的想法,將「MIT」帶到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日本等亞洲地區市場。

與此同時,李娟娟積極引進海外的優質產品,像是大田海洋食品的夾心絲系列:「那時我女兒國小剛畢業,我帶她到日本旅行,沿途看到遊覽車上賣夾心絲,鱈魚片中間有芝麻夾心,就想著有沒有自行研發的可能性。」

其他如丁角、鱈魚脆片系列也極具特色,多種食材混搭,再切割成不同的形狀,擴大消費者對休閒食品的想像,這些創意構思都是源自李娟娟早年學習服裝設計,培養出來的藝術意識,她會先提出想法,再由生產及研發部門打模製作。「我認為可以將服裝的美學帶到食品製作上。」李娟娟如是說。時至今日,大田海洋食品建立起口味多樣化,品項選擇眾多的海味零嘴體系。

大豬公零食由來

大田海洋食品多年來推出不同的魚干製品,包括古早味產品系列中的蒙古烤肉、香之魚、板條和芝麻鐵板燒等。(圖/大田海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從休閒食品到伴手禮 半世紀以來民眾對大豬公熱愛不減

隨著社會的變遷,傳統雜貨店在90年代逐漸被淘汰,變成台灣歷史的一部份,大豬公卻一直流傳下來。這些年來,大田海洋食品開拓不同的零售通路,除了量販店和傳統市場,更鎖定觀光客群,無論在東港鎮、淡水漁人碼頭還是桃園機場,都會看到一罐罐充滿懷舊氣息的大豬公,以前是人人愛吃的休閒食品,現在成為台灣的經典伴手禮之一!

大田海洋食品也在3~4年前設立電商平台「海洋知家」,網上訂講方便消費者,重溫這些懷舊零嘴的滋味。李娟娟指出,大豬公自1963年推出,半世紀以來都是公司的長青產品,證明台灣人對大豬公的熱愛從未沒有減退。值得一提的是,大田海洋食品曾生產不添加食用色素的白色大豬公,但銷售並不理想,也許回憶裡的那片鮮紅奪目的大豬公,才是當年大家吃不停口,為之瘋狂的海味零嘴!

審稿編輯:童儀展

延伸閱讀
搭上時光機重回20世紀 尋找台灣各年代的零食回憶
五六年級生的回憶 回不去的健素糖
▶ 國民巧克力七七乳加 讓經典成為取代不了的滋味

大豬公零食由來

「北海鱈魚香絲」飄香40年,至今仍是長紅ㄙㄨㄚˋ嘴首選,這種乾燥魚煉製品成為零嘴,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似乎毫無違和感;然而早期的台灣社會,「魚作為休閒零食是超乎想像的。普遍來說,消費者的觀念裡,魚就是魚,沒有別的」大田海洋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娟娟表示,因此取一個會令人產生幻想的產品名稱「大豬公」,將魚漿調味、任意成形,使其脫離魚的感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片紅咚咚的魚煉製品,靠著濕潤、辣、鹹的海味折服消費者,可說是鱈魚香絲的前身,而大豬公的加工程序可分為2大部分:一是遠洋前置作業,其次是工廠作業,跟著《食力》一起了解魚煉製品加工!

為什麼遠洋魚船上捕獲後必須把魚打成漿,再進行冷凍?

直覺上,遠洋捕撈的魚肉要維持一定的新鮮度,需要以冷凍的方式來進行保鮮。然而,如同煎雞蛋的過程,加熱會讓雞蛋中的蛋白質產生變性,回不到原本生蛋透明的狀態,同樣的原理,魚肉在冷凍的過程中,蛋白質容易發生變性,蛋白質變性會造成成膠的能力下降。

當魚肉中本身的鹽溶性蛋白成膠性不足時,在後端工廠加工製程上,可能就需要依靠額外添加澱粉、磷酸鹽類等品質改良劑,讓魚漿製品產生黏彈性,提升產品的口感。因此在遠洋前置作業的步驟,漁獲一捕撈上船,馬上在船上加工先打成魚漿,再急速冷凍,維持魚肉的新鮮、Q彈。也就是說,「冷凍魚漿」是克服魚肉冷凍變性所發展出來的半原料成品。

當你來到遠洋前置作業現場,首先捕獲的魚會以船上的「魚肉採取機」進行採肉,除去不需要的部位,如內臟、魚皮、魚刺。再來,將取下的碎魚肉進行「漂洗」,加工過程中的溫度若沒有控制好,高溫易造成蛋白質變質,因此必須使用冷水來除去血水、雜質異味、以及魚肉中的「水溶性蛋白質」和「脂質」,讓最終的冷凍魚漿半成品有較白的色澤,同時也有較佳的彈性。

此外,面對「什麼魚都可以拿來製作大豬公嗎?」的問題,李娟娟表示,大豬公的原料不可能全部是美國進口鱈魚,由於魚和農作物一樣有季節性,不可能一年四季都用同一種魚來製作魚漿,通常會使用4至5種肉質纖維細軟的魚,例如狗母魚、金線鰱。

鹽不只是調味,「加鹽擂潰」把魚肉中的鹽溶性蛋白逼出來、產生黏性!

「加鹽擂潰」是魚煉製品最重要的步驟,不只是魚製品,紅燒獅子頭的製作,就是添加鹽巴,並靠雙手把肉左右打甩,使肉丸產生黏彈性的原理是一樣的!擂潰的過程會加入2~3%的食鹽與魚漿充分混合,使鹽份能溶解出肌纖維裡的蛋白質。這些被溶解出來的蛋白質會在肉泥間形成網狀結構、產生黏性,而這也是魚漿成品具有彈性的原因。也就是說,添加鹽巴並非只是單純的調味而已,在魚煉製品加工中扮演決定性的關鍵成份!

從大田海洋所出產的大豬公外包裝上可以發現魚漿為主要材料,名列第二的則是小麥麵粉,再來是砂糖、沙茶、辣椒、食用紅色六號、己二烯酸鉀等調味料、著色劑、防腐劑。上述各式各樣的成分,分批次加入魚漿中,分階段進行擂潰,製成紅橙橙的魚漿團後,準備進入到延壓的步驟。

控制蛋白質的「發泡」程度是獨門祕技!

「遠看如紡織,近看如麵廠」,正是魚漿延壓過程的最佳寫照。再來,這些魚漿麵帶經過連續式烘箱進行烘烤,由於魚漿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在烘烤的過程中,遇熱會產生「發泡」的現象,當過度發泡的時候,會破壞原本魚漿的組織結構,進而影響到最終產品的口感,因此,要品嚐到美味的大豬公,就必須控制好發泡的程度。

李娟娟說明,烘烤發泡後,緊接下來是「回軟、熟成」的步驟,在這個過程中調整大豬公成品的含水量,使其保持在8%,最後切成5x5cm、0.5mm厚度的大小,再加入糖汁、糖粉進行調味,使成品中的水分保持在12%的之間,而這樣的軟度是最ㄙㄨㄚˋ嘴的!

大豬公零食由來

採訪/嚴永龍、撰文/劉宜叡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食力foodNEXT(原標題:「大豬公」其實是隻魚,這個鱈魚香絲的前身怎麼做?)

責任編輯/陳憶慈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