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電磁波標準ut

隨著科技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人類生活愈來愈依賴各式各樣的電器用品,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都離不開電器產品,而所有使用電能的物品在使用時都會產生電磁波。很多人則是聞電磁波而色變,深怕由各種電磁波所產生的幅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事實真相究竟是什麼?而一般家庭中電磁波最高的電器用品又是什麼?

電磁波是什麼?

要談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就要先了解電磁波是個什麼東西。電磁波又稱為電磁輻射,簡單的說就是電磁場 (EMF)的波動,電場的變化產生磁場,磁場的變化也會形成電場,兩者交互作用的波動,就稱為「電磁波」,它與光和熱等相同,是一種能量。

電磁波對人體可能造成各種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而電磁波對人體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是一種在2006年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發布叫「電磁波過敏症」(E.H.S.或E.S.)的新疾病,目前只有瑞典、德國承認電磁波過敏症是一種疾病。它是由電磁波所引起的各種症狀,會影響到人體的中樞神經、免疫系統、心血管、生殖系統、視覺系統,甚至可能會導致癌症。

一項微波生物學家進行的實驗結果顯示,電磁輻射會促使人體內的遺傳基因,細胞染色體發生突變和有絲分裂異常,而使某些組織出現病理性增生,使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

各種家電用品的電磁波有多強?

看起來電磁波真的很可怕,再加上我們週遭充斥著一大堆電器產品,他們產生的電磁波到底會給人類健康帶來危害嗎?坊間的傳說很多,有人說使用手機所產生的電磁波很強,會傷害腦部;也有人說微波爐的電磁波很強,而冬天最常使用的電磁爐當然少不了電磁波,但事實究竟如何?

一、手機:

手機中電磁波所產生的熱能,是一種非游離幅射能,對人體產生影響的衡量數據叫SAR值,單位是 W/Kg(瓦/公斤)。目前「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所公佈行動電話的安全標準值為1.6,而歐洲的安全標準值則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推薦的2,因此只要行動電話的 SAR 值在2以下,都是在安全標準內。

國際非游離輻射委員會在2004年時就聲明:「並無一致、可信的證據顯示,無線射頻會導致任何健康效應。」而美國物理學會公共資訊主任派克也曾表示「太陽所產生的電磁波照進大腦的熱能還遠大於手機所產生的」。

很多人說手機剛接通時的電磁波最強,但其實只要離開50公分的距離就能避掉99%電磁波幅射的危害,所以在手機剛接通時不要馬上接聽。

二、微波爐:

微波爐也是被傳為家庭中電磁波產生量較大的幅射危險電器用品,微波爐的頻率屬於微波頻率,輻射量一般也較大。在微波爐門上檢測到的輻射能達到100多個uW/cm²(微瓦特/平方公分)。而依規定使用者如果長時間接觸微波的強度應該小於10個uW/cm²,因此,微波爐的輻射強度已經超過了我們正常標準的10倍以上。

不過,由於一般微波爐金屬外殼與強化玻璃窗的遮蔽,讓使用時滲出的電磁波幅射量並不大,使用時只不要靠近微波爐開關門的縫隙或是排風口,應該就沒有電磁波的安全顧慮。而直視微波中的食物並不會造成眼睛的損傷。

三、電磁爐:

顧名思義,電磁爐是以電磁的方式傳遞熱能達到加熱的目的,由於食物並非經由電磁直接加熱,事實上與瓦斯爐是一樣的。反倒是由於電磁爐經常是放在桌上圍爐所用,距離人體很近,部份外洩的電磁波可能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有網友針對某廠牌電磁爐的電磁波進行實測,結果發現開啟的電磁爐前方所產生的電磁波超過1700毫高斯(mG),達到環保署建議值833毫高斯的2倍以上。所以在使用電磁爐時要注意保持距離,只要距離15公分,電磁輻射就會衰減75%,如果距離達到30公分以上,輻射衰減率更會達到90%,可以保證對人體幾乎無影響。

四、無線路由器:

無線路由器一般又稱為無線寬頻分享器,一般是用來擺在家中讓不同位置的電腦
分享網路寬頻。無線路由器的輻射值與其工作狀態、距離關係密切,在開機狀態下,電磁波的輻射瞬間最大值為20 uW/cm²(微瓦特/平方公分),而待機時輻射量僅為1 uW/cm²,只要保持距離在50公分之外,無線路由器的輻射量就會迅速衰減,測量到的電磁幅射數值與3G手機的輻射值差不多。

即便如此,專家還是建議,無線路由器最好放置於距離人體50公分外的地方,不用時可以關閉電源;特別是晚間睡覺時,如果是裝置在臥室裡的話。

五、吹風機:

吹風機的電磁波是家中所電器用品中電磁波屬一屬二高的,消基會曾經做過測試,發現市面上的各廠牌吹風機,啟動後出風口的電磁波大都超過標準值,其中電磁波最高的一隻竟達到250毫高斯(mG),超過變電所圍牆外最大值的10倍,高得驚人,還有網友實測值達到306毫高斯。

即使吹機距離頭部10公分,啟動產生的電磁波大都還是會超過2.5毫高斯的標準值,其中最高值則達到16.1毫高斯,是標準值的6.4倍。所以,大家在使用吹風機吹乾頭髮時,最好要保持15公分以上的距離,以免頭部受到電磁波的侵害。

六、捕蚊燈:

捕蚊燈是許多人家裡用來付討厭蚊子的利器,通常一開就是一整個晚上,特別是在入睡以後,但要提醒大家,這個殺蚊利器其實產生的電磁波才是最驚人的,有網友實測家裡的捕蚊燈,發覺在燈外的電磁波竟然突破測量儀器最高值2000毫高斯,就算距離1公尺遠,也仍然有2.3毫高斯,可見它的電磁波威力,當大家在感謝捕蚊燈撲殺蚊子的強大功效時效時,也要當心自己被捕蚊燈的電磁波給傷害了。

延伸閱讀

別輕忽電磁波的危害,學會4招保證從此遠離它

滑手機別滑過頭,當心螢幕藍光成了你的皮膚殺手

用手機講電話到底會不會致癌?聽聽專家研究怎麼說

文/陳亦云 圖/何宜庭

本報2009年7月2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朱淑娟報導

居家電磁波標準ut
民眾對電磁波的恐懼愈來愈深,但政府規範牛步化卻一再加深各界對立。環保署去 (2008)年底提出「敏感地區非游離輻射發射源長期暴露預警值,與新設及既有設施預警措施作業原則(草案)」,在電磁波環境建議值833毫高斯之外(指輸電線路、變電所、地下電纜等極低頻),再增加一個「長期暴露預警值」,是建議值的十分之一、83.3毫高斯。

事後環保署舉行「專家會議」,讓專家針對是否需要訂預警值,若要訂,那空間、距離如何劃定等表達意見。會中各界專家看法差異很大,一位專家表示,不但沒必要訂預警值,而且即使電磁波高達8300毫高斯也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草案》針對「新設」的非游離輻射發射源,規定如下:

  • 架空的輸電線應距離敏感地區(指住宅、學校、醫院、兒童遊樂場所)不得少於30公尺
  • 地下電纜,距離敏感地區不得少於1.5公尺。
  • 行動電話基地台不得設於高中職以下學校內。

    但草案加註「先來後到」觀念,也就是說,要是先有基地台才有興建學校、住宅、醫院、兒童遊樂場所等敏感點計畫,這些敏感點要主動迴避到安全距離之外 ,距離同上。

    ◎ 所謂「長期暴露預警值」的83.3毫高斯,沒有任何法令效力,業者在設置高壓電搭時只要符合「環境建議值」833毫高斯即可,未來如何落實也大有問題。 因此,這份草案的關鍵不在預警值變動多少,而是要堅持高壓電塔應與敏感點保持一定距離,因為距離可讓電磁波減弱。

    ◎ 「既有的」非游離輻射發射源就非本草案所管,只能請台電「充分考量」。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台灣環保聯盟、台灣地球憲章聯盟等環保團體聽了學者的發言很火大,27日到環保署,贈送一張833萬元的支票,請環保署蓋一座8300毫高斯的試驗屋讓專家入住。

    環保聯盟前會長陳椒華表示,如果這位專家不去住,那他必須保證不會有人受電磁波危害。

    台北市大同區玉泉里「反對環河變電所自救會」居民30多人到場抗議,要求台電撤銷在玉泉公園內設「環河變電所」。民眾高舉抗議旗,向環保署喊話:「1毫高斯才安全,專家不要騙人家」。 「既有的」就沒辦法管了,只能請台電「充分考量」

    專家對專家 爭議如何解決

    面對電磁波危害,參與環保署「專家會議」的專家們竟見差異很大。有專家認為電磁波根本不足為害,但同樣身為專家之一的陳椒華表示,依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歐洲及北美注重環境預警保護,住宅平均在0.7到1.1毫高斯之間。

    陳椒華認為,環保署雖將預警值訂在83.3毫高斯,但民眾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安全的,真正的安全值應是1毫高斯。

    環保署空保處處長謝燕儒說,尊重不同專家的見解,目前專家會議已舉行過2次,未來還會繼續舉行,未來環保署將綜合專家竟見,並考量社會、經濟、科技等多個面向,最後訂出一個合理的電磁波管制規範。

    電磁波已是典型環境正義問題

    一如多年前的預期,電磁波危害如今已成為最熱門的公害問題,全台各地都陸續出現受害者。而即使未受害的民眾也對電磁波有所顧忌,一旦得知住家附近有高壓電塔等設施,不再沉默,愈來愈多人站出來反對。

    即使科學至今無法證實電磁波有害(記者:科學無法證實的事多了,人類應對未知的事心存謙卑),但政府、業者不能否認民眾對電磁波的確產生不安,而且有財力的人都做好住家防護措施,或選擇住在電磁波較低的地區。而沒有財力、無法選擇環境的人,卻成為宿命的犧牲者。

    電磁波公害如今已成為典型的環境正義問題,全台各地都有自救會,政府不顧人民感受,除了「宣導」電磁波無害以外,未見積極作為,逼得人民唯有自救。包括嘉南社區、七股鹽埕反電達自救會、楊梅反地下高壓電纜自救會、玉泉里居民等等。

    政府、業者如不積極面對,未來民意反撲的力道恐怕不是政府、業者可以承受的。陳椒華表示,「我們要爭取的,不是出事後才求救,而是大家要站出來,反對這種不公不義的情況。」

    企業應善盡社會責任

    台灣地球憲章聯盟執行長顏美娟表示,企業基於社會責任,做好對民眾的防護是應該的,不應只考慮自己的便利,罔顧別人的安危。

    更何況,多一點考量,業者不見得就會增加成本,不要老是拿什麼成本增加、技術困難來迴避自己該負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