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

心情不好,我到底是「憂鬱、焦慮、躁鬱」?精神科醫師教你從「時間、症狀」區分?是否該看醫生?

2022-03-03

由良醫小編精選,這裡提供醫療健康生活...等,讀者需要的重要時事與新知整理

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

你是否也常感到心情不好、覺得煩悶,但又說不出到底是什麼樣的情緒在困擾著你?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忙碌的生活讓自己常常已經陷入憂鬱、焦慮的症狀而不自知。到底困擾你的是憂鬱、焦慮還是躁鬱?有什麼樣的症狀,代表你可能要去看醫生了呢?

憂鬱、焦慮、躁鬱怎麼分?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台北榮民總醫院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醫師表示,這三者在臨床上的定義是很清楚的,焦慮症就如前所述,是一種害怕、擔心、緊張或煩惱的情緒,與「正常焦慮」的區分在於,焦慮症狀過於嚴重或時間持續太久,已與壓力源所帶來的壓力不成比例,並明顯影響生活,在醫學上即可能為焦慮症。焦慮症屬於相對慢性的疾病,以廣泛性焦慮症為例,顯著的焦慮症狀需維持半年以上,且焦慮的日子比不焦慮的日子多,再加上其他常見的焦慮症狀,如失眠、煩躁不安、疲累、易怒等,即能診斷為廣泛性焦慮症。不治療的情況下,長期焦慮症的患者也容易發展出憂鬱症,且增加抗憂鬱藥物治療頑固性的機會,或者是出現找不出原因的身體疼痛不適。

憂鬱症和躁鬱症則不同,拿憂鬱症來說,要診斷憂鬱症需憂鬱相關的症狀夠多,且連續至少兩個禮拜以上都受憂鬱情緒影響,且憂鬱情緒顯著影響個案的生活,就可以被定義為重度憂鬱症發作;躁鬱症(又稱雙極情緒疾患)則是只要曾經有躁狂發作,才可以診斷為第一型躁鬱症。若出現連續四天以上的輕躁期發作(症狀強度沒躁期那麼強,也不影響功能),加上曾有鬱期發作,就可診斷為第二型躁鬱症

標籤:
  • 憂鬱
  • 焦慮
  • 症狀
  • 躁鬱
  • 分辨

  • 評分:
  • 1
  • 2
  • 3
  • 4
  • 5
  • (0)

  • 列印
  • 轉寄

「躁鬱、憂鬱、焦慮、憂慮」怎分?醫生解釋給你聽

2019-01-12 14:42:20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鐘國軒

如果就英文病名而論,「憂鬱」就是「鬱」,就是情緒低落,大抵上指稱「DEPRESSION」;而「躁鬱」指的是「狂躁」與「憂鬱」兩種狀態,就是「躁」(情緒高昂)與「鬱」(情緒低落),英文是「MANIA」與「DEPRESSION」。

病程中「以鬱為主」的病叫「憂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以「鬱與躁交替出現」的病叫「躁鬱症」或「雙極症」(BIPOLAR DISORDER),也就是在躁與鬱兩極交替出現的意思,用此說法比較容易讓人理解此症有情緒上上下下的變化。

憂鬱,在某些人的想法裡,有擔憂、憂慮的意思,又有鬱悶、難過、悲傷的意思,但在醫學上指的其實沒有擔憂的意思,因此有人建議應稱「鬱症」就好,不要叫「憂鬱症」,免得搞混了;而焦慮約等於憂慮,英文是「ANXIETY」,病程中「以焦慮為主」的病就叫「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焦慮或憂慮與「煩躁」、「浮躁」、「躁動」、「急躁」等語彙有相近之處,但卻不是精神醫學上的「躁症」,也難怪大家會搞得一頭霧水。最常見的誤解,就是自稱是「躁鬱」,或說家人是「躁鬱」,但其實是「焦慮」。

說實在,疾病名稱或症狀翻譯的恰當與否,與文化、歷史、以及醫學概念的東西方差異有關,也牽涉到醫師與病人間溝通品質的良窳,進而影響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教育,或甚至觸及「污名化」的議題。

如果用英文來說,上述的幾個情緒狀態就只有「MANIA」、「DEPRESSION」與「ANXIETY」三種,但沒有好好說文解字一番,往往就會構成醫療界與民眾之間的鴻溝。

當然,一個以情緒為主的疾病,症狀上不單只有情緒的部分,相應的思考、行為或生理上的變化都會同時發生,這是臨床上在辨別這三種狀態的關鍵;更複雜的是,有時候上述三種狀態有可能以不同比例的型態混合發生,也會造成臨床判斷上的困難。

總而言之,有了對情緒症狀的基本概念,應該比較容易對情緒疾病做更進一步的了解。

憂鬱症 焦慮症 躁鬱症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當家人得了憂鬱症2009/2/27

作者:張家銘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喜博樂小組

憂鬱症與單純的憂鬱不一樣

憂鬱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人碰到挫折、失落難免會憂鬱,但多半是短暫的、輕微的。憂鬱症則是持續的、嚴重的憂鬱表現,可能與外在的壓力有關,也有可能莫名的就憂鬱、煩悶、快樂不起來。依照現行的診斷標準,超過兩週以上的嚴重憂鬱情緒表現 (九個相關症狀超過四個以上),就必須考慮憂鬱症的診斷。

憂鬱症須與焦慮症、躁鬱症的區別

憂鬱症有七成有嚴重不一的焦慮症狀。憂鬱症與焦慮症,在症狀上有許多重疊之處,兩者都會有失眠、煩躁不安的感覺。許多的焦慮症像是恐慌症、畏懼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疾患,也常會同時合併憂鬱症。目前在焦慮症的治療也常會使用抗憂鬱劑。

很多人以為心情很煩躁,會不會是得了躁鬱症?其實這仍是一種激躁型憂鬱症的表現。所謂的躁鬱症,指的是情緒有躁期及鬱期的兩極化表現,所以又稱為雙極性情感型精神疾病。躁期與預期剛好相反,情緒會高亢、興奮,不要睡覺精神就很好、精力無窮、話多滔滔不絕、思考跳躍誇大、好花錢不在乎危險,是這時期的特徵。
躁期的治療與鬱期不同,會使用情緒穩定劑。

青少年憂鬱症

國、高中階段青少年的壓力多來自於升學,同儕則為主要的支持來源,因此許多青少年的憂鬱都與升學壓力或同儕的挫折有關,也有因為家庭問題而憂鬱的。青少年憂鬱常以情緒浮躁、憤怒、功課退步、物質濫用、反社會行為、蹺家逃課...作表現。越是社交疏離孤立、物質濫用、低成就感、家庭問題多,越可能有憂鬱問題。

國健局估計15-17歲年輕人有6.8%達重度憂鬱症。這幾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是其他年齡層自殺率上升的兩倍,需要重視。

婦女憂鬱症

女性容易得到憂鬱症的機率是男性的兩倍。有些婦女在經期前會有短暫的鬱悶、煩躁感,輕微的不需治療。兩個特別需要重視的時期一個是「產後憂鬱症」,一個是「更年期憂鬱症」。產後憂鬱症多發在產後四週內,初產婦約有10-15%會發生。更年期憂鬱症常與停經後荷爾蒙改變,及此一時期的退休、空巢有關。女性較男性願意求醫的意願較高。

老年憂鬱

老年人的身體病痛多、失落也多,容易被忽略。越是年紀大、身體疾病多、支持系統差者,憂鬱程度越高。老年人的憂鬱常以各種身體不舒服的抱怨來表現,像是:口乾、無胃口、便秘、失眠、早醒、力不從心、苦悶、空虛、悲觀、自責、無助感、無價值感、消極、呆坐,甚至想自殺....。另外老年憂鬱症常會要與老年失智症作區別,兩者都有可能會有健忘的表現,老年憂鬱症的憂鬱改善後健忘的情形也會改善,而老人失智症不會。另外有些老年失智症的初期,會以憂鬱症狀作表現。

當家人、朋友得了憂鬱症,您能夠作什麼?

當家人、朋友得了憂鬱症,身為他的家人,也承擔不少他的痛苦,有時也會向他一樣有許多的挫折與無力感。以下有許多事是您能夠作的:

  • 儘可能的學習:了解憂鬱症及抗憂鬱藥物及相關正確知識。
  • 合理的期待:不給他過高的要求,給予合理的期待與鼓勵。
  • 無條件的支持:無條件的支持,不要立即想到回報。
  • 維持日常生活作息:自己的生活也要過下去,照顧他不是生活的全部。
  • 分享你的感覺:適當時仍可分享自己的感覺,或找他人宣洩自己的情緒。
  • 不要認為事情是針對你個人而來:有些無力與受挫,不要太個人化與自責。
  • 尋求協助:鼓勵就醫,找尋適當的專業醫師,給予完整的處理。
  • 一起合作:與患者一起合作,共同度過。
    (摘錄自「當家人得了憂鬱症」– 張老師出版社)

建議不要過度理性的要他「想開一點」,這只會造成他覺得您不了解他、只會唱高調,他也知道要往好處想,但是當已經到達憂鬱症的程度,是很難想開的。傾聽、同理、支持與陪伴是最鼓勵作的,隨著他感覺被了解支持,可進一步建議他尋求醫療協助。

您可以由何處得到幫忙

  • 民間心理衛生諮詢機構
  • 張老師
  • 生命線
  • 觀音線
  • 北部各大醫院精神科
    •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 TEL: 03-3281200
    • 馬偕醫院精神科TEL: 02-25433535
    • 臺大醫院精神科 TEL: 02-23123456
    • 三軍總醫院精神科 TEL: 02-87927220
    •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 TEL: 02-28757027
    • 其他醫院精神科及診所
  • 推薦網站
    • 董氏基金會 www.jtf.org.tw
    • 憂鬱症防治協會 www.daat.org.tw
    • 精神健康基金會 www.mhf.org.tw
    • 心靈園地 www.psychpark.org.tw
  • 推薦書籍
    • 當所愛的人有憂鬱症 (張老師文化)
    • 憂鬱心靈地圖 (張老師文化)
    • 憂鬱症自我療癒手冊 (遠流)
    • 戰勝憂鬱症 (遠流)
    • 走出藍色幽谷-告別憂鬱症 (天下)
    • 心靈捕手 (新手父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