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 樂 樂器

吹管樂器 

           是用口吹氣而發聲的樂器。依照振動發聲的東西不同,可以分成三大類: 笛 、 笙 、 簫  及 嗩吶。

1.笛

         以竹膜(笛膜)發聲者,音色明亮有力。如 梆笛 及 曲笛 。管內空氣直接振動發聲者,音色低沈柔和。如 律笛 及 簫 。全都是以竹子 製成。

笛又名橫吹、橫笛。相傳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以後輸入長安(也有人說是漢代由蒙古傳入)。宋朝以後,成為伴奏戲曲的重要樂器。傳統的笛子,竹製,有六個按音孔,一個吹孔和一個膜孔。吹奏時,由竹管內空氣柱的震動而發音。而常用音域有兩個八度。笛音清脆、高亢、透明而圓潤,獨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現力豐富,故深受人們喜愛。笛子種類主要分兩種,因為這兩種笛子分別為昆曲和梆子戲的主要伴奏樂器,所以習慣上稱為「曲笛」和「梆笛」。                   

國 樂 樂器
 

2.笙

        笙是中國古老的樂器,在三千年前的商朝就有了笙的雛形(亦有傳為女媧氏所作)。它經由氣流通過 「簧片」 引起管柱振動而發聲,音色非常秀麗甜美,也是傳統民族樂器中 目前唯一可以吹奏出和聲的樂器 ,笙裝有和笙苗耦合發音的簧片,按孔可發多音, 可以演奏和聲及某些和弦。 目前所用的笙經過改良,笙的品種有大、小、方、圓之分,一般傳統笙有『十七簧笙』、卅六簧高音笙、中音排笙、低音笙等種類,經過改良的笙有擴音笙、加鍵笙、轉盤笙、排笙等,而簧數也從十七增加為二十一至三十六不等。擴大了音域,增強了音量,為一種富有民族風格的管樂器,廣泛應用於現代國樂合奏。

國 樂 樂器

 

3. 嗩吶

         嗩吶元是波斯、阿拉伯的樂器。嗩吶兩字為波斯語SURNA的音譯。我國自明代始有關於嗩吶的記載。至今在民間婚喪喜慶以及民俗節日中,它是主奏樂器。 流傳各地嗩吶有大的、有小的、有粗曠的、有柔和的,表現力很,強種類甚多制不一,大體上可分高音嗩吶、中音嗩吶和小嗩吶(也叫海笛)等。所有管樂器的技巧幾乎都可演奏,它還可以模仿唱腔,以管體,哨子、喇叭口拆開吹奏,各自模彷不同角色,如老生、花旦等。

國 樂 樂器

 

 4.簫    

         約四五○○年前,有各叫伶倫的樂官發明了「律管」,將竹管一端以節封閉,由另一端直吹而發聲,這是簫的前身。到了周朝有人在管閉上開孔而發出不同聲音,於是有了三孔的「籥」和四孔的「簫」,到了漢朝時,京房在加一後孔,成為五孔,唐朝時傳到日本,叫做尺八。到了魏朝又多開一孔,以後就沒再做多大變化。 簫為直吹管樂器,吹口成V字型,吹奏法與笛類似,音孔有六,前五後一,音色低沉,音域有兩個半八度,常用的簫最低音為d1。

國 樂 樂器

 彈撥樂器

         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撥子撥弦,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樂器總稱。彈撥樂器的歷史悠久,種類和形制繁多,是極富特色的一類絃樂器。

 1.古箏   

          古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撥弦樂器,最早鑑於(史記)記載,在秦國以流傳於民間 ,故稱秦箏,至今已有2300年的歷史。它的流傳甚廣,從嶺南至內蒙,幾遍及全中國。尤以河南、山東、浙江、廣東、內蒙等地更被廣泛的採用而聞名。最初的箏為五弦,到了隋代固定為十三弦 ,成為雅俗共賞的"眾彩之師"。古箏的共鳴箱上依次並行排弦,發音輕柔、典 雅、華麗、委婉,可表達剛、柔、哀、樂之情感。現經改良,由十三、十六弦不等而發展到二十一至二十五弦,性能大為提高,深受人們歡迎。被用作獨奏、重奏、合奏以及多種戲曲、曲藝和舞蹈等的伴奏。

國 樂 樂器

2.古琴

         古琴在古代稱為琴、瑤琴。現代稱為古琴、七弦琴,是中國曆代文人雅士所崇尚的樂器之一。在中國古代文獻《詩 經》、《左傳》、《國 語》、《呂 氏 春 秋》等都有記載。其造型優美,常見的有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體的項、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分。琴面外側有十三個圓的標誌,叫做徽,用以標明泛音位置和按音的音位。演奏時,將琴置於桌上,右手撥彈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有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技音一百四十七個。一般採用減字譜與五線譜(或簡譜)相結合的方法來記譜。

國 樂 樂器

3.琵琶

         遠在西元前三世紀,中國就有常柄、皮面、圓形音箱的琵琶,名「弦」。漢代亦有木面十二柱的琵琶出現。約在西元三百五十年前後,通過印度傳到中國的一種琵琶,梨形音箱、曲頸、四條弦,叫「曲項琵琶」,這是現代琵琶的前身。它吸收了秦、漢琵琶的長處改造發展,並經後人不斷改進,由有相無品增加至四相十多品,民國後,採用十二音平均律,增至六相二十四品,音域擴大。演奏方法最初用木撥彈奏,唐代中葉改用手指,彈奏技巧經長期發展,日趨複雜,表現力益豐富。現今傳遍中國南北各地,除做為演奏、重奏、合奏等純樂器的形式出現外,在戲曲、曲藝、歌唱等伴奏樂隊中也廣泛地被應用,是我國相當重要的彈撥樂器。

國 樂 樂器

4.柳琴

         又稱柳葉琴、金剛腿、土琵琶,狀如小型琵琶,原為山東柳琴戲、安徽泗洲戲、浙江紹興亂彈等戲種的重要伴奏樂器,裝有兩根或三根琴弦,改革後加裝為四弦,音域寬廣、半音齊全、音色優美,被用作獨奏及國樂團中彈撥組的高音聲部。

國 樂 樂器

 5.三弦

         三弦又名「弦子」。由秦代的「弦」發展而來,三弦的名稱最初見於明代文獻中。在民間說唱音樂中,如北方的「大鼓書」(亦稱說書)、南方的「清音」、「道情」等,三弦均為一種主要伴奏樂器,由於其聲音鏗鏘有力,在樂隊合奏中,常用來加強節奏效果。此外三弦也是一種極富特色的獨奏樂器。

國 樂 樂器
 

6.阮

          阮在樂隊合奏中視相當重要的彈撥樂器。相傳晉時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善彈此樂器,故又名「阮咸」。阮經改良後,縣有大、中、小,即低、中、高音阮之分。在民間戲曲及說唱樂中常見。在現代國樂團合奏中多參與伴奏。目前最常用的為中阮及大阮。

國 樂 樂器

7.揚琴

         揚琴又稱為蝴蝶琴,是民族擊弦樂器。約在明代才由波斯一帶傳入中國。最初在廣東省沿海地區流行,以後逐步遍及全國,成為廣東音樂, 江南絲竹,山東琴曲等樂種的主揍樂器之一,揚琴經過改良,出現了許多 品種,有小轉調、大轉調、401揚琴、501揚琴、多功能揚琴,音域寬廣, 音質純美,轉調方便。揚琴演奏技法很多,有震奏、滾奏等多種。由於其清脆的音色,寬廣的音域,又可同時奏出和音及快速琶音,在合奏中是一件極為重要的樂器,獨奏方面亦極有特色與表現。

國 樂 樂器

拉弦樂器

         拉弦樂器是用裝在細竹弓子上的馬尾摩擦琴弦,使之震動發音的一種樂器。我國常見的拉弦樂器包括二胡、高胡、中胡、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見文學作品中,當時名曰「琴」,北宋時,它在我國北方悉部民間廣為流傳,稱之為悉琴。目前,各地方與各劇種所用的胡琴類樂器,不下數十種,它們不僅有優美的音色和鮮明的地方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與豐富的表現能力,尤其是二胡,在近幾十年中更有較大的發展,已成為極佳的演奏樂器和重要的樂隊樂器。


1.二胡

         二胡這個名稱,在南方是專指獨奏用或在國樂隊用的一種,北方人稱為「南胡」,二胡為我國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拉弦樂器,它廣泛地流傳在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以至珠江流域。俗稱胡琴,由於全國各地不同的習慣,也有稱為「二弦」、「嗡子」、和「胡胡」的,名稱雖多,實際上都是同一種樂器。二胡音色優美、表現力強,既能演奏柔和、流暢的曲調,也能演奏跳躍有力的旋律,音色剛柔多變。由於流傳和使用的地區不同,演奏法基本一樣,但都具有不同的演奏風格和濃厚的地方色彩。於獨奏、伴奏、合奏。琴筒 震動膜採用蟒皮,琴筒、琴桿常用紅木、烏木、紫檀木製成。一般採用五弦度定弦,外弦定 a',內弦定 d'。近年改良成功的有八方筒、方圓筒、低調粗弦、 雙千斤二胡等。

國 樂 樂器

2.中胡

         中音二胡簡稱中胡,它是在二胡的基礎上創制的,其形如二胡,琴筒比二胡大,音色沉厚,不但可用於合奏、伴奏,有時亦做為獨奏樂器。中胡定弦比二胡低一個純五度。通常定弦定音為gd1。

國 樂 樂器

3.高胡

         高胡又稱粵胡。是本世紀三十年代,著名廣東音樂家呂文成將二胡習用的絲弦改用鋼絲弦,創製而成。並採用兩腿相夾琴筒適當部位的姿式演奏,可減少沙音,也使音色、音量和音域都有所改進。音色明朗清澈。擅長演奏抒情、活潑、華麗的曲調。用於演奏廣東音樂、粵劇伴奏,是地方性的特色樂器。高胡的形制結構與二胡相同,但琴筒比二胡細,多呈圓形。用紅木或其他硬質木料拼黏後旋圓,有的加黃楊木線條拼黏後旋圓。近年製作的高胡也有琴筒呈橢圓形和扁八角形的。全長約80公分。五度定弦,比二胡高四度或五度音。現已廣泛應用於新型民族樂隊,屬高音拉弦樂器,尤宜於演奏富於裝飾性的華彩樂段。

國 樂 樂器

4. 椰胡

         椰胡又名冇胡,流行於廣東地區。音色柔和純厚。用於演奏硬弓組合之廣東音樂和多種廣東戲曲、曲藝伴奏(如南音),也用於新型民族樂隊。為中音樂器。琴筒用半個椰殼製,前口蒙桐木板,背面開小孔或紋飾為音窗。用小貝殼作馬。全長約 60 公分。兩軸張絲弦兩根,五度定弦,用馬尾弓拉奏。

國 樂 樂器

打擊樂器

         中國樂器中,打擊樂器歷史最悠久,且估有重要的地位。在傳統上,分為鼓、鑼、鈸、板和鐘五類,若依製造材料來分,又可分為金屬、竹木和革等三種。它們的演奏技能和表現力極為豊富,音響具有特色,不僅使樂曲的節奏鮮明強烈,且具有極深刻的感染力,其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民間音樂中十番鑼鼓、潮州鑼鼓、蘇南吹打、河北吹歌和遼寧鼓吹等,俱是以打擊樂器見長。在現代國樂團中因種類很少使用,以下分別簡介常用四大類打擊樂器。

1.中國大鼓

         大鼓也叫大堂鼓,為較大型的鼓,鼓框木製,一般鼓面直徑在一尺半以上。由木製的圓桶上下端蒙以兩塊面積相等的而成。一般擺在四腳的木架上演奏,奏時用兩根木槌敲擊面而發音,音色低沉而厚實。大鼓無固定音高,用一線記譜。

國 樂 樂器

2.大鑼

         大鑼,以銅製成,形圓面面平,中間有一圓臍,一般尺寸以外圍直徑四0至四二公分為度。中鑼、比大鑼面積為小,其外圍直徑普通為二六至二八公分,內深二公分,平面又像京鑼那樣凸拱起來。

國 樂 樂器

3.大鈸

         大鈸又叫大鎈,邊緣微微向後翻起,直徑在二十四公分以上,演奏時足以驚心動魄,獨奏時卻有凋零虛空之感。民間鑼鼓隊中使用的大鈸則在五十公分左右,重達三公斤以上。中鈸又叫鐃鈸、中鎈。發音響亮銳利,外圍直徑普通為二十四公分。小鈸又叫小鎈,直徑約四寸,發音清脆爽朗,與小鑼配合使用,可表現喜悅輕巧的情緒。

國 樂 樂器

4.板鼓

         板鼓,又稱單皮鼓,在西元六、紀的唐代清樂中己使用,是革與木製成,圓形,鼓圈為極厚實的木料,上面蒙以厚豬皮,發音的鼓直徑只有五、六公分,以兩根藤或竹製的鼓鍵敲擊鼓心,演奏時將鼓身懸於架上,發音堅實清脆。板鼓常用於民間器樂合奏及戲曲伴奏之中,也可以獨奏,在合奏及伴奏時常居於指揮的地位。

國 樂 樂器

5.木魚

大木魚,最早只用於伴奏佛教歌曲,後遂漸用於民間樂曲或戲曲中,其大小不同,音高亦異。木魚為使用桑木或樁木製成。木魚是打節拍的樂器,較大的木魚發音低,與響板一使用時,可用小木魚打輕拍,響板打重拍。

國 樂 樂器

6.梆子

         梆子最早用於伴奏各種梆子腔而得名,常使用在強拍上,藉以增加戲劇氣氛。因適用範圍不同,而有河北梆子(簡稱梆子)、南梆子、墜梆子及秦梆子等區別。河北梆子,是兩根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實心硬木棒,以紫檀或紅木製成。左手執短而粗的橢圓形棒,右手執長而細的圓形木棒,互擊發音,音色高亢而堅實。南梆子為長方形的中空木製體,演奏時左手執梆子,右手執木槌敲擊,發音圓潤,一般以花梨木製造。墜梆子用於豫劇伴奏,其形如蛋。秦梆子用於秦腔。

國 樂 樂器

國樂的樂器有哪些?

彈撥樂器是用手指或彈片撥弦而發音的樂器的總稱,左手按弦,右手彈撥, 多放在腿上彈奏,以顆粒狀的聲音構成其旋律線。 ... .
揚琴是一種琴身成梯形的擊絃樂器,音色清脆悅耳,悠揚動聽,善於表達輕快明朗、活潑奔放的情趣。.

彈撥樂器有哪些?

彈撥樂器是指以手指或撥子撥弦,以及用琴竹擊弦而發音的「彈弦」、「擊弦」樂器的總稱。 彈撥樂器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文字記載的多達四十餘種以上,香港中樂團常用的彈撥樂器有揚琴、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及箏。 此外,樂團亦會隨樂曲的需要採用其他不同型制的樂器,如古琴、箜篌,甚至西方的豎琴等。

國樂器分為哪幾大類?

是用口吹氣而發聲的樂器。 依照振動發聲的東西不同,可以分成三大類: 笛、 笙、 簫 及嗩吶。

中國吹管樂器有哪些?

吹管樂器[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