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 是 足跟痛?

基本信息

外文名 heel pain 别    名 脚跟痛 就诊科室 骨科常见发病部位 足跟 常见病因 足跟骨刺、跖筋膜炎、跟垫痛、跟骨后滑囊炎、跟腱炎等 常见症状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

1.足跟骨刺

跟骨退行性改变导致的骨质增生,即“骨刺”,也是导致足跟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当“骨刺”长期存在,且长“骨刺”的跟骨长期负重或负重过大,引起局部充血和发生无菌性炎症时,刺激病变部神经,足跟才会痛。

2.跖筋膜炎

是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往往发生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者,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垫高足跟,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前足跖屈,缓解跖筋膜的张力,都可使症状减轻。

3.跟垫痛

常发生在老年人,跟垫是跟骨下方由纤维组织为间隔,以脂肪组织及弹力纤维形成的弹性衬垫;青年时期,跟垫弹力强,可以吸收振荡。老年时,跟垫弹力下降,跟骨在无衬垫的情况下承担体重,严重时可形成瘢痕及钙质沉积,引起足跟痛。

4.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5.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

6.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

7.跟骨骨膜炎

骨膜炎是由于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造成的应力性骨膜损伤或化脓性细菌侵袭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损伤。

8.足弓结构发育异常

高弓足、扁平足或内翻足等发育异常。

9.跟腱炎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过度使用可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如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均可引起跟腱炎。

1.跟骨骨髓炎

跟骨骨髓炎虽有跟痛症状,但局部可有明显的红肿热痛等急性感染的征象,严重者伴有高烧等全身症状。化验和X线片检查可确立诊断。

2.跟骨结核

本病多发于青少年,局部症状明显,肿痛范围较大,全身情况差,并有低热盗汗、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化验及X线光片检查可鉴别之。

1.手术治疗

(1)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

(2)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

(3)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

(4)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5)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

2.理疗

3.药物治疗

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压痛点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愈。跟后滑囊炎常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摩擦损伤引起,表现囊内积液,肿胀压痛。避免摩擦及囊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有效。

足跟痛,证名。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由肾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肾阴虚者,足胫时热而足跟痛,用六味丸加龟板、肉桂;肾阳虚者,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挟湿者,重着而肿,用换骨丹、史国公药酒;肥人湿痰流注,用导痰汤加木瓜、萆薢、防己;虚人用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血热者,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牛膝(见《医学入门.脚气》)。参见脚跟痛条。

目录

  • 1 概述
  • 2 临床表现
  • 3 假性足跟痛
  • 4 治疗方法
  • 5 中医辨证治疗
    • 5.1 一、分型治疗
    • 5.2 二、专方治疗
    • 5.3 三、其它方法
  • 6 营养防治及食疗
  • 7 参看

概述

足跟痛(calcanodynia)

证名。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 跖 筋膜 炎 ,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 膜纤 维断裂及 修复 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 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临床表现

足跟痛,其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足跟或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痛,步履困难。多因跖筋膜创伤性炎症、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及脂肪垫变性引起,发病多与慢性劳损有关。临床上主要有:

(1)跟腱周围炎;

(2)跟骨骨刺;

(3)跟骨骨膜炎;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骨折;

(6)跟骨皮下滑囊炎;

(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8)跟骨结核、肿瘤等。

假性足跟痛

足跟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足跟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两种足跟痛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连带关系。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足跟痛属骨痹的一种,多因肝肾阴虚,感受寒邪所致。

足跟痛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可是现在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像邹小姐这样的白领一族,上班穿着时尚款式的凉拖鞋,足后跟部长期暴露,在空调房内易受寒邪侵袭,下班后忙于逛街、跳瘦身操,足部又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由于足跟长期受压、运动过度和受风寒,引起足跟脂肪纤维垫无菌性炎症,最终诱发疼痛。

假性足跟痛是可以预防的,平时注意足跟部的保暖,避免过度行走或站立过久,睡前可用温水泡脚,或对足部予以热敷,平时尽量选择穿软底鞋,至于扁平足者,更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最好还能穿上矫正鞋。

治疗方法

1、理疗。

2、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压痛点注射腊 酸强的松龙,每周一次,往往2~3次治愈。跟后滑囊炎常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摩擦损伤引起,表现囊内积液,肿胀压痛。避免摩擦及囊内注射醋酸强的松龙有效。

3、局部封闭治疗。

4、矫正鞋垫缓解跖腱膜张力,减轻刺激,缓解疼痛;跟垫痛常见于老年人,跟垫弹力下降,整个足跟下方都有压痛。海绵跟垫及封闭疗法有效。

5、久治无效的足跟痛可行跟骨砧孔减压术。跟骨骨骺骨软骨病发生于9岁左右的男孩,跟 腱用力时疼痛及局部压痛。骨骺愈合后,症状自愈。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于跟骨骨折后,如保守治疗无效,应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中医辨证治疗

一、分型治疗

1、肾阴虚型足胫时热而足跟痛,用六味丸加龟板、肉桂。

2、肾阳虚型:不能久立而足跟痛,用八味丸。

3、挟湿型:重着而肿,用换骨丹、史国公药酒。

4、湿痰流注型:用导痰汤加木瓜、萆薢、防己。

5、气血两虚型:用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

6、血热型:用四物汤加知母、黄柏、牛膝(见《医学入门.脚气》)。

二、专方治疗

1、五川灵仙汤(不可内服,只可用于泡脚)

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克,元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

方中川乌、川椒、威灵仙、透骨草、鸡血藤祛风散寒,通经活络;元胡、川芎、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行气舒筋;木瓜、川断、川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食醋含醋离子,有较强的渗透作用,可助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力。诸药水煎熏洗,药物作用于局部,渗透肌肤,直达病所,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局部血液运行,软化骨刺,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

用法:将前12味药加冷水3000毫升,浸泡12小时,煮沸30~40分钟,倒入盆内,加芒硝、食醋搅匀。先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不烫时浸洗患足。水温下降时可再加热,每次熏洗时间不少于1小时,早晚各1次。1剂药可用两天。

三、其它方法

1.足跟痛消除法:双手扣脑后站立,然后蹲下,立刻再起来,如此为1次。每天做200次,分2回进行,3个月可见效。

2.点穴按摩法治双足跟凉痛:用一手拇指尖尽力捏压另一手内掌纹尽处掌根部位(稍偏拇指侧),施术手另四指握手背作依托,在患者能接受的情况尽量用力。捏压3分钟后,变为一松一压,有规律、有节奏地点穴36次为1遍,缓解后再继续捏压5分钟。用此法治病:右足跟痛,点压左手;左足跟痛,点压右手。双足跟痛,可先后点压双手穴位。一般治疗5日后,病愈。注:此法用于骨质增生型足跟痛效果不大。

3.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营养防治及食疗

1、补充维生素B6 ,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2、补充维生素 C。

3、多食含钙的食物。

4、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

5、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保护体内矿物质的平衡。

6、川芎、当归猪脚汤:川芎、当归各15克,猪后脚一只。将猪脚与二味中药炖一小时,喝汤和肉。通经活血,濡养经络。

参看

  • 《自我调养巧治病》- 足跟痛

更多医学百科条目

如何治疗足跟痛?

1.)选穿宽松、合适的鞋子, 鞋内加软垫,避免穿平底鞋,室内穿拖鞋保暖。 2.)长期坚持部锻炼,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及弹性。 3.)避免劳逸过重, 不宜过久站立行走。 4.)每晚用温水(可加醋)泡脚,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以避免足跟痛的发生。

跟骨痛是什么原因?

跟骨痛概述 足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由于足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近处,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

足底筋膜炎怎么办?

足底筋膜炎治療方法.
適度休息,適度進行能夠伸展腳跟與足底筋膜的運動。.
如果運動導致腳跟疼痛,可以使用冰塊進行腳底按摩。.
避免赤腳或穿著足弓支撐性不足的涼鞋、拖鞋行走。.
暫時避免需要跑步、跳躍的運動,以游泳、腳踏車等代替。.
選擇鞋底、鞋跟較軟的鞋子。.
以繃帶固定受傷腳底。.
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減輕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