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記憶體好處

快闪记忆体仍如日中天,智慧手机消费型设备,例如平板电脑和智慧手机,强劲地推动了快闪记忆体及整个半导体市场。未来几年,平板电脑的市占率将不断增加,目前最常见的快闪记忆体类型是 NAND,一位市场分析师预测:2011 至 2015 年之间, NAND的市场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 7%。

快閃記憶體好處

附图 : 三星已发表PCM产品
技术方面,记忆体密度因采用 25nm 及以下制程技术,让制造商能进一步扩大优势。领先的 NAND 快闪记忆体制造商开始用 20-30nm 范围的技术生产 64Gb记忆体,并加速使用创新的记忆体架构和结构,以满足高密度需求。例如SanDisk 和 Toshiba 今年早些在ISSCC(国际固态电路会议)发表的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采用 19nm 3 位元/单元技术的 128Gb 的 NAND 快闪记忆体设备。

Flash的替换技术

尽管短中期内快闪记忆体继续缩小,但长期来看在独立和嵌入式应用中,仍然有可能替换的持续需求。竞争者包括半导体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目前正在研究的30 多种不同的非挥发性记忆体技术,一些技术已有小批量出货。四种领先的技术提供了多方面胜过快闪记忆体的优势,如读/写速度快 100倍、可写次数明显更高,它们是相变记忆体(PCM或PRAM)、铁电随机存取记忆体(FRAM 或 FeRAM)、磁阻随机存取记忆体(MRAM)以及电阻型随机存取器(RRAM 或 ReRAM),简介如下:

1. PCM

PCM 利用硫系玻璃的特性,能够在四种不同状态之间切换:结晶、非晶和两种部分结晶状态。切换是可能的,因为电流通过玻璃时产生的热量会改变物质的状态。由于 PCM可以产生多达四种状态,所以储存容量能增倍,每个单元提供两位元。不同状态的电阻系数大相径庭,例如,高电阻非晶状态可以代表一个二进位“0”,低电阻结晶状态可以代表“1”。

PCM 的主要缺点是高温灵敏性。它也会随着使用而退化,但速度比快闪记忆体慢得多,快闪记忆体有大约 5000 次写入的额定值,而 PCM 则有大约 1 亿次。 PCM 可以提供高性能,尤其是在那些写入密集的应用中,因为它的切换速度快,单个位元更改无需先擦除块,且目前能够缩小到 40nm。

美光科技和三星电子目前正在争相生产首个 1Gb 的 PCM元件,三星电子目前已做出一个手机的非快闪记忆体相容的512 Mbit 的PRAM。

2. FRAM

FRAM 的结构与 DRAM 相似。 DRAM 包括 一个电介质存取电晶体和一个基于电容器的储存节点,而 FRAM 使用锆钛酸铅 (PZT) 之类的。铁电材料形成铁电电容器,整合到存取电晶体的栅极体中。铁电材料的晶体结构可以形成半永久的电偶极子,按外电场的方向自动排序,并在电场去除后保持这种极化。这允许读/写操作都可以随机存取每个位元,使用每个单元都可行的两种可能极化,二进位储存“0”和“1”。

FRAM 功耗更低,写入性能更快,且写入次数远非快闪记忆体可比。 缺点包括:较低的储存密度、储存容量的限制和较高的成本。

Fujitsu 已发布了专为替代工业、工厂和低功耗应用中的快闪记忆体和 SRAM 而设计的 FRAM 设备,而德州仪器(TI)正在逐渐开始提供基于 FRAM 的微控制器。

3. MRAM

MRAM 使用两个铁磁板形成的磁铁记忆元件,每个都有磁场,由一个薄绝缘层隔开。最简单的单元结构是旋转阀配置。一块板是固定极性的永久磁铁,另一块板具有可以变化以匹配外部磁场的磁场。位元的储存方法是两块相同极性的板代表“1”,两块相反极性的板代表“0”。 这些单元的网格形成记忆体设备。该技术不仅有望替代快闪记忆体,还可能替代DRAM 和 SRAM 记忆体。但是,由于外部直流磁场导致长期施加的扭矩所带来的干扰,MRAM 非常敏感。

从飞思卡尔半导体分离出来的公司 Everspin 预计在 2012 年生产数百万片MRAM,但市场现在更期待称作 SST-MRAM(旋转传输扭矩 MRAM)的第二代 MRAM 技术。这项技术使用隧道阻挡层替换了绝缘层,并使用自旋排列(极化)电子。主要优点是减少了写入所需的电流,使它的速度可与读取过程相比,并使高密度成为可能;但必须保持旋转的连贯性,且高速操作仍需要使用较高的电流。 目前,该技术有望用于小于 65nm 的设备,使用正在研究的新复合结构。

4. RRAM

电阻型 RAM基于电阻元件材料的电子切换(感应电流或电压),介于两种稳定的电阻状态(低/高)。 它通过氧化物绝缘体的突然传导完成此切换。 RRAM 通过两个操作在两种电阻状态之间切换:RESET 从低电阻状态恢复高电阻状态;SET 产生相反的转变。

RRAM 可以缩小到 300nm 以下,一项基于氧化物的 RRAM的研究甚至表明 2nm 级别也可能会发生氧运动。 研究机构 IMEC 预计,带层叠结构的 RRAM 设备能以 11nm 的规格进入市场,“SONOS”快闪记忆体作为在 17-14nm 节点的中间级。

RRAM 使用最小的能耗提供亚纳秒切换,并提供资料稳定性同时可承受高温和回圈磨损。这种稳健性为包括汽车和嵌入式应用在内的市场提供了新机会。举例说,Elpida 已开发出了 RRAM 原型,目标是在 2013 年开始批量生产,使用提供十亿位元容量的设备并基于 30nm 制程。

终点尚未看到…

然而,上述四种技术均未取得大批量产的突破,目前仅限于小众市场。快闪记忆体很可能会进一步缩小至少几代,因此在我们可以说“王者已逝,万岁…!”之前,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

快閃記憶體好處
立即填寫問卷,預約【課程開賣早鳥優惠】與送你【問卷專屬折扣碼】!

快閃記憶體常被用在個人電腦的 USB 記憶體、數位相機或智慧型手機的記憶卡等地方。即使切斷電源,記憶內容也不會消失,屬於非揮發性記憶體,且與 DRAM 的隨機存取類似,可讀取、擦除、寫入內容。不過,快閃記憶體的動作較慢,無法取代 DRAM。

快閃記憶體由東芝的舛岡富士雄於 1984 年發明。

DRAM 會透過記憶體電容器累積的電荷來記憶資訊。而快閃記憶體則會透過 MOSFET 內的懸浮閘極累積電荷。

快閃記憶體好處
快閃記憶體的結構。圖/東販

圖 4-11 為快閃記憶體的結構。MOSFET 的閘極與 Si 基板之間,有個不與任一方相連的懸浮閘極。

這個懸浮閘極就是快閃記憶體的特徵。電荷儲存在這裡時,因為周圍是由氧化膜(SiO2)構成的絕緣體,所以電荷(電子)不會跑到其他地方。即使切斷電源,記憶體內的資訊也不會消失,為非揮發性記憶體。

快閃記憶體的懸浮閘極帶有電荷時,儲存的是「0」;無電荷時,儲存的是「1」。懸浮閘極可透過累積或釋放電子,來記錄或保存資訊。

快閃記憶體好處
資訊的寫入與消除。圖/東販

圖 4-12(a) 為寫入「0」的情況。此時源極、汲極、基板皆為 0V,並對控制閘極施加正電壓。

於是,Si 基板內的電子就會穿過氧化膜,於懸浮閘極內蓄積。「電子可穿過絕緣體氧化膜」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不過氧化膜相當薄,厚度只有約數 nm,所以電子可以透過穿隧效應穿過氧化膜。

因此,Si 基板與懸浮閘極之間的氧化膜也叫做穿隧氧化膜。寫入資訊「1」時,懸浮閘極不會蓄積電子,所以什麼事都不會發生。

當我們想要消除資訊,也就是消除懸浮電極蓄積的電子時,需讓控制電極電壓為 0V,並對源極、汲極、基板施加正電壓,如圖 4-12(b) 所示。這麼一來,懸浮電極內蓄積的電子就會透過穿隧效應穿過氧化膜,移動到電壓較高的基板一側。於是,原本蓄積於懸浮電極的電荷就會消失。

快閃記憶體好處
讀取已記錄的資訊。圖/東販

另一方面,當我們想要讀取資訊時,只要在控制電極施加一定的正電壓,便可透過從源極流向汲極的電流,讀取儲存單元內的資訊(圖 4-13)。

若懸浮閘極內有蓄積電子(「0」的狀態),這些電子的負電會抵消掉控制閘極施加的正電壓,使電流難以通過底下的通道。

利用懸浮電荷量不同來控制記憶體

若懸浮閘極內沒有累積電子(「1」的狀態),閘極電壓就會直接影響到基板,與 MOSFET 的情況一樣,故下方會有電流通過。所以由電流的差異,就可以判斷儲存單元的資訊是「0」或「1」。

即使懸浮閘極內有蓄積電荷(圖 4-13 的「0」狀態),要是對控制閘極施加的電壓過高,源極與汲極之間還是會有電流通過。

也就是說,懸浮電荷量不同時,使電晶體開始產生電流的閾值電壓(Vth,參考第 89 頁)也不一樣。故我們可藉由懸浮電荷量的控制來記憶資訊。

快閃記憶體好處
快閃記憶體的 SLC 與 MLC。圖/東販

由前面的說明可以知道,像圖 4-14(a) 這樣的單一儲存單元,只能記錄 1 個位元,可能是「0」或「1」。

用閾值電壓判斷單元狀態

不過,如果閾值電壓可任意控制,就可以將懸浮閘極依儲存的電荷量,從滿電荷到無電荷分成 4 個等級,如圖 (b) 所示。4 個等級可分別對應「01」、「00」、「10」、「11」。這麼一來,1 個儲存單元就可以記錄 2 位元的資訊。

因為每種狀態所對應的閾值電壓都不一樣,Vth01>Vth00>Vth20>Vth21,所以讀取資訊時,可以由閾值電壓判斷該儲存單元處於何種狀態。

可分成 4 種狀態的單元稱為 MLC(Multi Level Cell)。另一方面,只有 2 種狀態的單元稱為 SLC(Single Level Cell)。

MLC 的 1 個儲存單元可以記錄 2 位元的資訊。如果將 Vth 分成更多區間,還可以記錄 3 位元、4 位元的資訊,進而提升容量。不過,MLC 懸浮閘極寫入電壓的控制技術相當困難,MOSFET 對干擾現象又特別敏感,所以要做成增加更多層相對困難。

快閃記憶體的缺點

另外,快閃記憶體在記錄、消除資訊時,需使用 10V 之類相對較高的電壓,電子才能突破穿隧氧化膜。因此,反覆讀寫會造成氧化膜劣化,最後使儲存單元無法保留電子。也就是說,快閃記憶體的壽命比其他記憶體還要短。寫入速度較慢也是一項缺點。

另一方面,快閃記憶體與 DRAM 不同,不使用電容器,所以1個晶片可搭載的儲存單元較多,較容易提升容量。

快閃記憶體的組成——NAND 型與 NOR 型

快閃記憶體好處
NAND 型與 NOR 型。圖/東販

快閃記憶體與 DRAM 一樣,都是由許多儲存單元排列成矩陣的樣子。快閃記憶體可依組成分成 NOR 型與 NAND 型 2 種(圖 4-15)。

快閃記憶體好處
NOR 型的快閃記憶體結構。圖/東販

圖 4-16 為 NOR 型的快閃記憶體結構。除了字元線與位元線之外,還有「源極線」存在,且源極線需通以電流。

NOR 型的快閃記憶體運作方式與 DRAM 相近,較好理解。以圖中圈出來的儲存單元為例,讀取單元內的數值時,會在對應的字元線施加讀取用電壓,然後透過位元線讀取資訊。另一方面,消除或寫入資訊時,會對位元線施加寫入用電壓,字元線也會施加寫入用電壓。

實際上的運作相當複雜,所以不像 DRAM 那樣只有 0 與 1 的 2 種數值,不過和 DRAM一樣是一個個單元讀取、寫入。換言之,可以隨機存取儲存單元。

快閃記憶體好處
NAND 型快閃記憶體的結構。圖/東販

另一方面,NAND 型快閃記憶體的結構則如圖 4-17 所示。

NAND 型的結構中,同一條字元線串聯起許多儲存單元,稱為 1「頁」(page),多條字元線有許多頁,稱為 1 個「區塊」(block)。

快閃記憶體好處
NAND 型的頗面圖。圖/東販

圖 4-18 中,1 條位元線可串聯起許多儲存單元。這種結構有個特徵,那就是同一條位元線上,各個 MOSFET 的源極與汲極皆串聯在同一列上。這一列MOSFET製作在半導體基板上時,剖面圖如下。

基板上,1 個電晶體的源極,與相鄰電晶體的汲極共用同一個n+區域,所以表面不需設置電極。少了電極而多出來的空間,就可以用來提升電晶體的聚積密度。

不過這種結構下,1 條位元線的電流比 NOR 型的電流還要小,所以讀取速度比較慢。另外,因為 1 個儲存單元比較小,所以懸浮閘極保留的電荷也會比較少,使資料保存的可靠度較差。

NAND 型的擦除與寫入步驟

NAND 型快閃記憶體需以 1 個區塊(含有許多頁)為單位進行擦除,以 1 頁為單位進行寫入。

因此,要更改 1 頁的內容時,必須將含有這 1 頁之整個區塊的資訊暫時複製存放到外部的其他地方,然後刪去整個區塊的資料,然後再把區塊資料複製回來,同時把要更改的內容寫進去。

也就是說,即使只是要改寫 1 位元的內容,也必須將整個區塊的資料都刪除掉才行。因為必須一次刪除廣大範圍的資料,所以被取了「快閃」這個名字。

快閃記憶體好處
快閃記憶體的主要用途是 USB 記憶體或 SSD 等資料儲存裝置。圖/pexels

不過,寫入資料時是一次寫入一整頁資料,所以寫入速度比 NOR 型還要快。

若比較 NOR 型與 NAND 型,會發現 NOR 型的優點是讀取較快,資料的可靠度較高。所以像是家電的微處理器、含有簡單程式的記憶體等裝置,對讀取的需求大於寫入,便會採用 NOR 型快閃記憶體。雖然容量不大,寫入較慢,但這些裝置幾乎不會進行寫入動作,所以高可靠度、較快的讀取速度對它們來說比較重要。

然而,快閃記憶體的主要用途是 USB 記憶體或 SSD 等資料儲存裝置,常需改寫儲存單元內的資料。此時,NAND 型的高聚積化就會是很大的優點。因此 NAND 型目前才是快閃記憶體的主流。

快閃記憶體好處

——本文摘自《圖解半導體:從設計、製程、應用一窺產業現況與展望》,2022 年 11 月,台灣東販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