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發現憂鬱症?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020 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憂鬱症便是其中之一。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統計,憂鬱症平均發病年齡是32歲,正值工作黃金期。但憂鬱症可能侵襲任何年齡層,董氏基金會資料指出,人際關係單薄、慣用單一角度思考、自我要求太高等性格的人較易得憂鬱症。而老年人因孤單、慢性病、過度用藥,更是高危險群。

憂鬱症的風險就在於,它經常是未被注意、而且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照護者常常未能將疲累、頭痛、疼痛、或是失眠這些生理症狀和憂鬱症聯想在一起。而憂鬱的人,又往往會否認或輕忽自己的症狀,或把他們合理化,認為僅是壓力造成的,甚至誤將憂鬱症的診斷聯結成人格或意志力的挫敗,而刻意不求助醫師。(推薦閱讀:你有憂鬱症傾向嗎?)

怎麼發現憂鬱症?

(圖片來源:Sutterstock)

憂鬱症警訊有哪些?

憂鬱症可以被壓力事件所引發,也可以在沒有明顯原因的情況下就發生;可能突然出現,也可以經過數個月或數年慢慢發展而來。症狀並不總是以某種特定的模式出現,事實上,你可能患有憂鬱症,但卻不「感到憂鬱」。憂鬱症的關鍵表現,也可以是易怒性、以及失去平常的興趣和喜樂感。

  1. 持續的悲傷:
    你可能感到低落、悲傷、或是空虛。你可能總是在哭泣,或者是感到麻木:既不高興也不悲傷。
     
  2. 易怒:
    你會容易被激怒,以往從不會困擾你的事物,現在卻會讓你生氣。
     
  3. 焦慮的感覺:
    你會異常的神經質、擔心,心中被不重要的關注所佔據,並且總是小題大作。你可能會感到坐立不安、腸胃不適、以及心神不寧。
     
  4. 對生活失去興趣和喜樂感:
    你可能會失去以往能夠覺得享受的,從人群中、嗜好或是活動裡找尋喜樂的能力。
     
  5. 忽視個人責任或是自我照顧:
    如果你以往在家事、工作、或是學校的活動上總是反應迅速,罹病時你卻可能會忘記付賬、在工作進度上落後、或是開始翹課。可能會比較忽視個人衛生(例如洗頭髮)。過去常在意打扮外觀的女性,此時卻可能穿著邋蹋地、沒有化妝就出門。
     
  6. 飲食習慣改變:
    你可能會不覺得飢餓,而在不經意中變瘦。也可能會過量進食而變胖。
     
  7. 睡眠習慣改變:
    你可能會在夜晚有入睡困難、頻繁地醒來、或是在清早醒來卻無法再度入睡。也有可能會睡得太多,把一天大部份的時間都花在床舖上。
     
  8. 疲累以及失去活力:
    你可能總是覺得疲累,活力很低。身體動作可能變慢,說話也會更緩慢。
     
  9. 專注力、持續力及記憶力降低:
    你可能會無法集中精神、持續專心致志於工作、學校或是家裡的事情。就算是簡單的事,要做決定也變得更困難。你也會容易忘記事情。
     
  10. 極端的情緒改變:
    你可能會經歷情緒的劇烈擺盪,在短期內從喜悅變成絕望。
     
  11. 無助感:
    你可能會覺得自己再也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你可能輕易地被壓力所傾覆,就算是簡單的事情也變得更依賴別人。
     
  12. 無望感:
    你可能難以看到光明正向的未來,而覺得缺乏動機,也會對生命是否值得繼續存活感到疑惑。
     
  13.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
    你可能會開始覺得自己比不上身邊的人,這會使得你開始遠離別人。也可能會無端的產生罪惡感。幾年前發生的、一點也不困擾你的一些事情,現在會佔據思考,變成一種負擔。
     
  14. 持續的負向思考:
    你可能會變得悲觀、低自尊、並且不相信事情會改善。像是「我是不好的」、「我不夠格」、「重要的是什麼?」這樣的句子會經常出現在腦海中。
     
  15. 對治療沒有反應的生理症狀:
    你可能會經歷頭痛、消化系統問題或是慢性疼痛。這些症狀經常和憂鬱症相關。
     
  16. 增加酒精和藥物的使用:
    你可能會使用酒精、處方藥、或是非法藥物,來嘗試幫自己從憂鬱症狀中解脫。由於這些物質會影響腦功能,它們可能反而會惡化憂鬱症。
     
  17. 尋短或自殺的念頭:
    你可能會希望自己已經死去,或是出現像「如果上帝可以帶我走,那將會是種解脫」、或是「如果我可以睡下去而不要醒來,對我的家人會比較好」這樣的想法,甚至會實際有想殺害自已的念頭。(如果發現自己正在策劃一個自殺計劃,務必馬上尋求專業輔導或精神科治療。)

廣告

推薦閱讀:憂鬱症症狀+17個前兆測試,憂鬱症治療、陪伴一次看

2重點安心陪伴憂鬱症患者

面對憂鬱症患者,身邊親友通常會出於好意,想辦法激勵她們。但台大醫院兒童心理衛生中心醫師杜恩年提醒,有2個重點一定要掌握:用不帶批判的態度陪伴、不要只靠自己一個人照顧。他指出,一般人有意無意會想著「你有病,我幫你」,其實患者真正需要的是「你和我在一起」,聆聽和感受是良藥,不帶價值判斷地陪伴,才能進入他的世界。

還有,不要一個人扛起照顧憂鬱症患者的責任,不然你可能會先躁怒、厭煩。在病人的各個生活場域尋找支持力量,扮演橋樑角色讓親友、職場同事、醫護人員能夠同理他的痛苦。若眾人能一起援手,例如接力關懷、邀病人參加無壓力的社交活動如郊遊、協助維持正常睡眠和飲食,病人也能更快脫身。(推薦閱讀:憂鬱症會讓人放棄感情嗎?)

憂鬱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會導致人們感到悲傷、對事物失去興趣,而且持續一段不短的時間。憂鬱症和單純的憂鬱不同,憂鬱是每個人都會經歷過的情緒,多數人不會持續處於難過的狀態中,但憂鬱症會影響人們的感受、思考,以及行為,產生各種心理以及身體上的問題,同時影響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

為什麼我們該關注憂鬱症呢?根據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大約是 12%,在台灣大約是 10-15%,其中女性的發生率又比男性還高,也就是台灣有超過 200 萬人是憂鬱症的受害者。因此我們自己,或我們身邊認識的親友,都很有可能受憂鬱症所苦。另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憂鬱症將是 2020 年造成人類失能疾病的第一名,所以無論是從個人、家庭、社會,甚至是世界的角度來看,我們都必須一起認真看待憂鬱症。

許多不理解憂鬱症的人,往往認為憂鬱症患者是「想太多」、「心智脆弱」、「沒有抗壓性」,甚至懷疑他們的心理與生理症狀是演出來的,但實際上完全不是如此。憂鬱症是一種真的疾病,也實際伴隨著身心的症狀,身為醫療人員,我們最擔心的,是社會對憂鬱症的標籤以及污名化,讓許多人不敢就醫或尋求幫助。其實只要正確的治療,獲得家人、親友、社會的足夠支持,多數的憂鬱症患者都可以大幅改善,甚至是完全復原喔。

今天 MedPartner 團隊的醫療人員,將透過這篇文章,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憂鬱症,一起扭轉這個世界看待憂鬱症的眼光。

 

憂鬱症的症狀有哪些?

憂鬱症可能出現的症狀很多,包含心理上的症狀、生理上的症狀,以及社交上的症狀。我們整理出相關的可能症狀如下,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並不是有以下的症狀,就代表你得了憂鬱症」,要實際診斷憂鬱症,必須要同時符合「足夠多的特徵性症狀」、「足夠長的持續時間」,「以及足夠影響個案原本功能」的條件,並且由醫師來協助判定才可以喔!

舉個例子,如果從小陪你長大的狗狗過世了,你立刻出現以下的所有症狀,那不代表你有憂鬱症,那只代表你正經歷正常的哀傷過程而已。了解疾病,但不要過度診斷自己,也是憂鬱症衛教的重點,切記切記。

怎麼發現憂鬱症?

憂鬱症的症狀可以很複雜、很廣泛,但最主要的核心是:感到難過、感受不到希望,並且對你原本喜歡的事情也都提不起興趣,並且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影響到你的工作、社交和家庭。

憂鬱症的心理症狀

  • 持續地感到情緒低落或難過
  • 感到沒有希望和無助
  • 沒有自信心
  • 感覺想哭
  • 覺得自責、有罪惡感
  • 對他人感到易怒或難以忍受
  • 對事物沒有興趣、沒有動力
  • 難以對事情做決定
  • 在生活中無法找到有趣的事
  • 感到焦慮或擔心
  • 有自殺或者是自殘的意念

憂鬱症的生理症狀

  • 走路或說話比平常更遲緩
  • 食慾降低或體重增加(但有時會相反)
  • 便秘
  • 無法解釋的疼痛,常見頭痛或者是背痛
  • 沒有精神
  • 缺乏性慾
  • 月經失調
  • 睡眠障礙(有些人會是失眠,有些人會很想睡)

憂鬱症的社交症狀

  • 工作無法正常表現
  • 避免和朋友聯絡或參與社交
  • 對原本的興趣和嗜好無感
  • 和家人相處感到困難

如果你符合越多的症狀、持續兩個禮拜以上,而且也影響到你的工作與生活時,就有可能是憂鬱症的影響,這時就應該要向專業的醫療人員求助,早期治療能得到更好的結果喔!

 

為什麼會得到憂鬱症?哪些人容易有憂鬱症?

怎麼發現憂鬱症?
目前對於導致憂鬱症的原因,還沒有被完全釐清,生理上的因素,和社會上的因素可能都會造成影響。以下我們介紹一些生理上可能的因素。

  • 生理結構的影響:在影像學上可能發現憂鬱症患者大腦的結構上發生一些改變,但目前這些改變的影響還不太確定。
  • 腦部的化學物質:腦中有許多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與人的快樂有關、多巴胺與人專注與衝動有關,如果這些化學物質失去平衡時,就可能導致憂鬱症。
  • 賀爾蒙的影響:賀爾蒙的變化與憂鬱有關,許多產後的婦女會感到憂鬱,甚至導致產後憂鬱症。有些甲狀腺低下的患者也會心情低落,更年期前後的婦女也比較容易發生憂鬱。
  • 遺傳與基因:憂鬱症有遺傳的傾向,另外醫療人員也在研究特定基因對憂鬱症的影響。

但其實多數的憂鬱症患者,通常都可以發現同時發現生理上或社會上的因素,例如有家族遺傳,再加上近期的創傷事件影響。以下說明常見的危險因子,以及容易觸發憂鬱症的原因。

 

憂鬱症的危險因子與觸發因子

  • 人格因素:缺乏自信心、過度依賴、悲觀、對自我要求過於嚴格
  • 傷害或壓力事件:遭受虐待或性侵害、失去摯愛的人、感情困擾、失業或經濟問題
  • 家族因素:家族中有憂鬱症、躁鬱症,或者是酒精、藥物濫用、自殺等問題。
  • 少數性傾向或性認同:在男女同志、變性人等族群,若是處於被壓迫、不認同的社會氛圍下,有較高的憂鬱症機率。
  • 有其他精神疾病病史:例如焦慮症、暴食症,或者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 濫用酒精或藥物
  • 嚴重的慢性疾病:例如癌症、中風、慢性疼痛或心臟病

如果你擔心自己是不是有憂鬱症的困擾,也可以填填看這個憂鬱症檢測量表,評估自己是否需要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

 

憂鬱症要如何治療?

怎麼發現憂鬱症?
憂鬱症在治療上,我們會希望做到早期診斷、早期介入、緩解症狀,並且預防復發。常見的治療選項有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這些治療方法彼此並不互斥,好好配合你的精神醫療團隊,包含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以及護理師、社工師等成員,讓一整個團隊用各自的專業來幫助你吧!

藥物治療的好處是效果明顯,抗憂鬱劑的選擇也不少,大家擔心的副作用,在對藥物的研究以及使用經驗上越來越多後,也相對不用太擔心。醫師有時候會合併使用抗焦慮藥和安眠藥,在緩解焦慮,以及良好睡眠的幫助下,對憂鬱症也有很大的幫助。最重要的是,就算出現了副作用,也千萬不要自己停止用藥,或者是增加、減少藥物劑量,如果有任何用藥問題,一定要跟你的醫師好好討論喔!

如何發現自己憂鬱症?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
1. 長期煩悶、憂鬱 ,並且感到低落、悲觀.
2. 食慾與體重大幅度改變,降低或者升高.
3. 長期有 自我傷害的想法 ,例如自殘、自殺.
4. 對自己有罪惡感深,容易自責、自我貶低.
5. 容易疲勞,不是失眠就是嗜睡.
6. 沒有活力, 對原本的喜好失去興趣.
精神亢奮或呆滯.

如何確認憂鬱症?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
持續且長期的情緒低落.
對生活所有事物都提不起興致,包含以往自身的興趣.
活動力低落、每天都覺得疲累.
日常性的睡眠障礙,包含失眠或嗜睡.
暴飲暴食或食慾下降,導致明顯的體重增加/減輕(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
精神動作變得遲緩或是過於激動.

憂鬱症是什麼感覺?

心理症狀憂鬱、對原本熱愛的事情變得沒有興趣、價值感低落、注意力無法集中、思考變得緩慢遲鈍、出現自殺念頭。 生理症狀:失眠、食慾改變(變得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體重改變(莫名暴瘦或暴肥)、全身無力、疲累、肢體不自主發抖、動作變得緩慢遲滯。 時間:持續兩週以上。 嚴重程度:無法控制自己出現相關症狀

憂鬱症的人在想甚麼?

「我覺得我要完蛋了」、「我活不下去了」、「我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些話不只是單純的情緒低潮發洩,而是憂鬱症患者每日上演的真實心聲,當他們有這些念頭時,代表悲傷、絕望的情緒已達臨界點,即使用盡了一切方法,依然無法排除痛苦,最後選擇自殺的道路,來逃離黑暗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