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一半 的 時間 做 兩 倍 的 事

前言

為何要談Scrum

我在二十年前和肯.施瓦布(Ken Schwaber)一起開發Scrum,當時的用意是要為科技業設想一套更快速、更可靠、更有效的軟體開發手法。從那時候直到至少2005年,大多數的軟體開發專案都還是採用瀑布法,專案分成多個階段完成,一個又一個階段發展出準備釋出給顧客或軟體使用者的終極版。那樣的流程很緩慢,也無法預知成果,而且往往會做出使用者並不想要或不願付費購買的產品。進度延遲幾個月或幾年是家常便飯。這種事前先把每一步都規劃好的計畫,會把所有細節都畫成甘特圖,也讓管理高層相信開發的過程完全在掌控中,但結果往往是進度很快就開始落後,而且預算嚴重超支。

為了免除這些缺失,我在1993年想出一種做事的新方法:Scrum。它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由上而下、規範式的專案管理手法。相較之下,Scrum可說是一種具備進化能力、有彈性,還能自我修正的制度。自問世以來,Scrum架構已經成為科技業發展新軟體與新產品的一種方式。不過,Scrum固然在矽谷已經有管理軟硬體專案方面的口碑,但在一般商業應用上有何潛能仍是未知數。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撰寫這本書,為科技業以外的企業揭露並解說Scrum這套管理系統。我在書中提及,Scrum源自於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以及空戰的OODA循環。我會介紹我們如何把小團隊當成專案運作的核心,還有為何它能發揮這麼高的作業效率,也會說明我們如何安排專案的優先順序、如何設定為期一週至一個月的「衝刺」(Sprint),以維持動能並讓團隊的每個成員承擔應有的責任、如何進行簡短的每日立會(Daily Stand-up meeting)來追蹤已完成事項,以及在所難免會突然出現的各種挑戰。我也會談到Scrum如何結合「持續改善」與「最低限度可行產品」的概念,藉以從顧客那裡獲取即時的回饋意見,而不是等到產品完成後才做這件事。你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看到,從開發價格實惠、每加侖汽油能跑一百哩的車子,到協助美國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建立21世紀的資料庫系統,任何東西都可以用Scrum來打造。

請繼續閱讀,我想你會看到Scrum可望協助貴公司在工作、開發、規劃及思考等層面轉換為新方式。我深信Scrum幾乎能在任何產業中促成企業革新運作機制,正如Scrum已經為眾多新公司的創新與產品上市速度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也促成矽谷及科技世界裡諸多新產品的問世。

前言

為何要談Scrum

我在二十年前和肯‧施瓦布(Ken Schwaber)一起開發Scrum,當時的用意是要為科技業設想一套更快速、更可靠、更有效的軟體開發手法。從那時候直到至少2005年,大多數的軟體開發專案都還是採用瀑布法,專案分成多個階段完成,一個又一個階段發展出準備釋出給顧客或軟體使用者的終極版。那樣的流程很緩慢,也無法預知成果,而且往往會做出使用者並不想要或不願付費購買的產品。進度延遲幾個月或幾年是家常便飯。這種事前先把每一步都規劃好的計畫,會把所有細節都畫成甘特圖,也讓管理高層相信開發的過程完全在掌控中,但結果往往是進度很快就開始落後,而且預算嚴重超支。

為了免除這些缺失,我在1993年想出一種做事的新方法:Scrum。它徹底改變過去那種由上而下、規範式的專案管理手法。相較之下,Scrum可說是一種具備進化能力、有彈性,還能自我修正的制度。自問世以來,Scrum架構已經成為科技業發展新軟體與新產品的一種方式。不過,Scrum固然在矽谷已經有管理軟硬體專案方面的口碑,但在一般商業應用上有何潛能仍是未知數。就是因為這樣,我才會撰寫這本書,為科技業以外的企業揭露並解說Scrum這套管理系統。我在書中提及,Scrum源自於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以及空戰的OODA循環。我會介紹我們如何把小團隊當成專案運作的核心,還有為何它能發揮這麼高的作業效率,也會說明我們如何安排專案的優先順序、如何設定為期一週至一個月的「衝刺」(Sprint),以維持動能並讓團隊的每個成員承擔應有的責任、如何進行簡短的每日立會(Daily Stand-up meeting)來追蹤已完成事項,以及在所難免會突然出現的各種挑戰。我也會談到Scrum如何結合「持續改善」與「最低限度可行產品」的概念,藉以從顧客那裡獲取即時的回饋意見,而不是等到產品完成後才做這件事。你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看到,從開發價格實惠、每加侖汽油能跑一百哩的車子,到協助美國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建立21世紀的資料庫系統,任何東西都可以用Scrum來打造。

請繼續閱讀,我想你會看到Scrum可望協助貴公司在工作、開發、規劃及思考等層面轉換為新方式。我深信Scrum幾乎能在任何產業中促成企業革新運作機制,正如Scrum已經為眾多新公司的創新與產品上市速度帶來革命性的改變,也促成矽谷及科技世界裡諸多新產品的問世。

這本書在說什麼?

掀起專案管理革命的工作技術,打造高效能團隊的新思維。第一本由開創者親自完整剖析的權威專書!

閱讀這本書的動機,的確是因為書本封面上的一段話,引發了我的好奇心。這本書的作者是 Scrum 的開創者,我想要從書本中,得知作者是如何解讀 Scrum,以及 Scrum 到底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好處。

起初,我跟大部分的人一樣,抱著想要了解 Scrum 工作法的具體內容與實踐方法。那麼,你可能要失望了。這本書不是告訴你 How 與 What,更多的是著重在 Why 的部分。

他不是一本偏向教學的書籍,告訴你如何使用 Scrum 工作法。如果你想了解 Scrum 的具體內容,可以直接參考 Scrum Guide,或是尋找是市面上其他的參考書籍,這些書籍各自提供不同角度與精細度,幫助你了解 Scrum。

這本書主要是傳達 Scrum 工作法可以如何幫助你,改善你的工作,甚至是日常生活。整本書透過大量作者親身的經驗與許多的案例,從「為什麼」這樣設計 Scrum 的方式來理解。就如何書名ㄧ樣,如果我們都可以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工作,用一半的時間做兩倍的事,就是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了。

Scrum 的起源

History of Scrum

Scrum 其實不是一個新的工作法,它也不是來自什麼艱深的新學問,而是大家以前都談論過的東西。有一些研究回溯到二次世界大戰,作者只是找出一些比較出色的做事方式,把這些發現加以組合起來。

作者與他的團隊閱讀好幾百篇討論團隊組織與產品開發的論文,發現一篇 1986 年刊載在《哈佛商業評論》的論文,作者是兩位日本企管教授「竹內弘高」與「野中裕次郎」,文章的標題是〈新新產品開發遊戲〉(The New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Game)。

他們檢視全球一些最具生產力與創新的企業團隊,兩人認為,瀑布法系統基本上是有瑕疵的。相對的,最出色的企業會使用更快速也更有彈性的疊合式開發流程。其團隊是跨部門的、是自主的,可以自行做決定的權利與追求卓越的目標。

爭球(圖片來源)

作者對於這種新的管理手法非常興奮,在 1995 年時,與 Ken Schwaber 在計算機協會 (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 發表一篇名為〈SCRUM Development Process〉的論文,整理出實際的做法。

Scrum 這個名詞來自於 Rugby(英式橄欖球)的「爭球」,指的是全隊通力合作把球往後場傳的一種方式。這必須結合細膩的團隊合作、一致的意念,以及明確的目標才能做到,把這個詞用於隱喻團隊,非常的適合。

產品負責人與 Scrum 大師

熟悉 Scrum 的朋友,肯定很熟悉 Scrum 中的三個角色:開發人員(Developers)是主要負責做事的人;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是決定該做什麼事,盡可能最大化產品價值;Scrum 大師(Scrum Master)是負責協助團隊找出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一直以為一開始就有「產品負責人」與「Scrum 大師」這兩個角色的概念。作者在書中有提到一個小故事,關於這兩個角色的靈感來自於豐田汽車的「總工程師」。

豐田的總工程師要負責的是一整條產品線,像是 Corolla 或 Camry。要做好這樣的工作,總工程師必須從團隊中找人組成足以生產汽車的跨功能團隊。總工程師不能只是要求員工用某種方式做某件事,他必須說服或勸誘員工,並且證明他的做法是對的、是最好的,一個人通常要有三十年的經驗才能扮演這種角色。

作者認為 Scrum 團隊裡需要這樣的人,但是他也知道只有少數人擁有這種水準的技能與經驗。因此,他把總工程師分成兩個角色:一個是主導「做什麼」的產品負責人;另一個則是主導「怎麼做」的 Scrum 大師。

產品負責人有四個主要的特質:第一,必須具備專業領域的知識;第二,必須擁有決策權,他應該為成果負責,但是也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決策權;第三,必須讓團隊找得到人,向團隊說明應做事項與做法;第四,必須為價值負責。

Scrum 大師這個角色要的不是管理者,團隊中需要有人負責確保流程本身能運作得有效率,這個人比較像是扮演隊長與教練之間的「僕人領袖」。它負責促成會議的召開,確保團隊運作的透明度,還有最重要的是協助團隊找出影響進度的阻礙。

美觀但不實用的甘特圖

行銷活動甘特圖(圖片來源)

甘特圖是在 1917 年由 Henry Gantt 所發明的。它的概念很簡單,基本上是一條線條圖,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活動,線條表示在整個期間上計畫和實際的活動完成的情況。管理者可以藉由視覺化的方式評估任務是提前還是延遲,是一個理想的管理工具。

最早使用甘特圖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擔任陸軍軍械部部長的 William Crozier 將軍,應用在規劃壕溝戰。但是,有網友指出這一段敘述可能不完全正確,最早應該是用於軍火兵工廠的生產製造,接著才使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

儘管甘特圖是 100 年前發明的工具,但是它到現在卻依然很流行。作者表示不以為然,認為甘特圖是傳統過時的工作方法,它具有許多的缺點。精美的甘特圖看了真的會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最大的問題在於它往往是錯誤的。

這份精美的甘特圖一碰到現實,馬上就會瓦解。當圖表與事實出現落差時,反而還會否認事實,圖表反倒變成對的。在大部分的時候,這份圖表的用途純屬模擬虛構。

作者對於甘特圖的觀點我十分同意,在我過去任職的公司裡,每一年產品團隊都會提出年度路線圖,這份路線圖的製作是基於甘特圖的原理,但每年年終回顧時,我從來沒看過圖表與現實是相符的,那我們為什麼還要這麼堅持使用過時的甘特圖呢?

不過作者在論證甘特圖是否有效時,把工作方法做了二分法:第一種是使用甘特圖的瀑布方法;第二種是作者推廣的 Scrum 方法。只要是用瀑布方法的公司或是團隊,都被作者認定是沒有效率的工作方法,唯有使用 Scrum 方法才是正確的。

這樣的錯誤歸因方式,其實是有很大問題的。除了這兩種方法外,其實還有許多不同的工作方法,而且很有很多的因素會影響工作效率。我很難認同只有 Scrum 方法才是最棒的這種說法,我認為在不同的文化與環境下,都可能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工作方法。

守破離

守破離(圖片來源)

Scrum 就像合氣道或者像跳探戈一樣,是一種你真的只能從做中學的學問,你的身體、思維及性靈可以透過經常的實踐與改善而趨於一致。在武術中有一種概念稱為「守破離」,分別是指三種不同的精通層次。

「守」的狀態指的是你懂得所有的規則與動作。你不斷重複動作,好讓身體學會,就像你在學習舞步時那樣。守就是能做到不能出錯。

「破」的狀態指的是,你在精熟動作之後開始懂得創新。像是跳舞時在地板上一踏後自己多加一甩。

「離」的狀態指的是,你已經不受既有動作的限制,能夠真正融入其中,可以隨心所欲地創造新動作。因為對於合氣道或探戈的知識與意義已經了然於胸,你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展現出精髓。

我在兩年前開始醉心學習 Scrum 開始,一直到現在, 心境的轉變大致上就是如此。

一開始,我看了許多書籍、聽了很多專家分享,一直在追求形式上的 Scrum,以為 Scrum 一定要怎麼做才符合 Scrum。過程中,團隊成員會覺得會什麼需要遵守 Scrum 原則,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玩法。

一路上上跌跌撞撞以後,我才真得體會出「守破離」為什麼這麼的重要。大部分的團隊在第一階段的「守」就失敗了,這階段最重要的是盡可能遵守 Scrum 的基本原則,當你還不了解設計背後的原理時,太快客製化會導致你無法獲得 Scrum 帶給你的好處與價值。

「守破離」的意境讓我聯想到禪宗《指月錄》裡有一段話,青原惟信禪師給弟子們講課時,有一段話翻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

「老僧30年前未曾參禪時,見山就是山,見水就是水。待到後來,參禪悟道後,見山反不是山,見水也不是水。而今30年過去了,身心已老,該休歇時,依然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諸位,這三段簡介,是相同呢,還是有差別?如有人能分得出黑白來,請當面跟老僧說說,我可為他印證。」

「見山是山」是指你以為看到了山,可是事實上未必,就如同一般人認為知道了答案,但他所看的只是表面,也許事實跟他所了解的有很大的差距。

「見山不是山」是指經過困惑、懷疑,好像對又好像不對的階段,要仔細推敲,思考,心中似乎已找到答案,卻又不敢肯定的過程。

「見山還是山」是指事物本來很簡單,只要看到問題的關鍵、核心。一切就迎刃而解,但這是必須經歷觀察、閱讀、思考的過程,才能進入到直指人心的層次。

很肯定的,我已經脫離第一階段了,正在逼近第三階段中。而這本書,正好可以幫助處於第一第二階段的讀者們。

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 Scrum 到底是怎麼進行、怎麼做的,更多的是告訴你 Scrum 背後的道理,以及為何 Scrum 是這樣的結構。這本書可以解答在學習 Scrum 過程中,內心深層處的諸多疑問。

後記:Scrum 帶給我們的價值

Photo by Sarah Shaffer on Unsplash

Scrum 從 1995 年開創以來,到現在也超過 25 年了,在軟體業已經不是一個很新鮮的名詞了,即使如此,實際上採用 Scrum 工作法的台灣公司,其實也不是那麼常見(我指的是 Scrum,而不是 Scrum But)。非軟體業的情況,就更加慘烈了,可能只停留在認識與學習 Scrum 的階段。

正式接觸 Scrum 大約兩年的時間,觀察到很多人對於 Scrum 都有很多的誤解。首先,大家會以為它是一個橫空出世的新的工作法,以為又是哪個直銷團體要對大家洗腦。

看過這本書後,可以得知作者參考很多論文與高績效團隊的工作方法,從他帶領的團隊中實際運用後,慢慢形成的一個輕量級的框架。這個框架中包含角色、價值觀、會議與一些實踐。

我們想像一個場景,當公司成立一個新的團隊時,你身為團隊領導人,你要怎麼打造出高績效的團隊呢?你可能有管理與實務經驗,你可以自己打造理想的團隊風格。但是大部分的團隊領導人,應該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自己設計工作方法,公司的期待是可以盡快看見產品交付成果。

因此,當我們採用 Scrum 工作法以後,每個人都會有相同的共識、相同的語言,知道怎麼互相彼此合作。它是一個輕量化的框架,在遵守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可以很簡單把目前團隊的工作模式融入 Scrum 工作法中。

大體來說,Scrum 帶給我們的價值就是:它是一個經過無數團隊驗證過的可行工作法;以使用者為中心,盡可能交付最有價值的產品給客戶;幫助團隊有一個好的開發節奏,維持交付的速度與品質;面對複雜不確定的環境中,有更好的適應性。

最後,這本書的推薦指數讓我猶豫了很久。整本書作者敘述很多過去的事蹟:越戰戰鬥飛行員、癌症中心研究員、西點軍校訓練官等,會誤以為他贏得了越戰,發現戰勝癌症的方法。他也提到多次加入企業導入 Scrum,讓整間公司起死回生,這多半是有點誇大的成份在裡面。

對於不熟悉 Scrum 的讀者,很可能都會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小於三顆星。對於熟悉 Scrum,想要深入理解 Scrum 的朋友,這本書的價值應該會在五顆星。最後,內心掙扎了許久,我給予四顆星的肯定。

參考資料

  • 「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偶得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拍手」給我支持,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的優質文章給你。

Toplist

最新的帖子

標籤